2008年10月16日
星期

医改回归公益 僵化体制千万别回来

点评人 汪东亚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0-16    [打印] [关闭]
    10月14日,以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牵头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发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强调,医改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强调“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新闻一经发布,互联网世界里民意沸腾。

    “‘人人享有’,说到了老百姓的心窝里,老百姓都能看得起病的愿望从这里看到了希望。”(新华网友)

    “曾经在国退民进的声浪中,一家家医院被私有化,政府省心了、省钱了,可老百姓却负担不起越来越昂贵的医药费,只得‘小病拖,大病扛’。现在新医改翻开了新的一页。”(新浪网友)

    自2005年有关方面承认“中国医改不成功”后,回归公益性成为全社会新的共识。无疑,这次的医改扭转了之前屡遭诟病的市场化导向。这是医疗卫生系统整体的价值性回归,是以人为本理念的真正贯彻。

    一名腾讯网友跟帖说:“医改仿佛绕了一个弯,现在又回来了,那么过去我们常常批评的那些体制问题也会回来吗?社会形象极差,服务水平低下,这些原来国有医院运行机制僵化的弊病我们能避免吗?”

    此前“不成功”的医改面临的问题曾被总结为计划经济带来的僵化体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指出,有关研究显示人员经费占政府公共卫生支出比重在1991年后直线上升,政府用于公共卫生的经费支出主要是“养人”。正是这类因素激出了后来市场化导向的改革。当然,实践证明医疗卫生系统大规模市场化后出现了更多问题,老百姓没有得到实惠,反而更看不起病,吃不起药了。

    “政府主导”没错,但要进一步追问政府主导什么,以何种方式来主导?“社会公益性”更没错,但也要追问公立医院重归公益轨道后如何保持活力而不僵化?政府主导不意味着政府全能,不是重走计划体制的老路。医疗机构从市场导向的回归,也不意味着不要市场的效率、竞争和活力,更不意味着全体纳税人无偿的财政供养。

    天涯网友“寒冬雪梅”问道:“缺少市场的杠杆作用,‘大医院吃不完,小医院吃不够’的资源分配失衡现象会加剧吗?行政隶属、行政干预下怎样保持公立医院的活力?医疗机构的官僚气会更严重吗?医院人事制度改革会无果而终重返起点吗?”

    医改是一项牵涉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正像《征求意见稿》所说,医药卫生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一项长期任务。但无论如何,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都是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老百姓最关注的也是这个。

郑重声明:“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关于奥运的报道(含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签署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奥运内容专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64098070、64098058联系。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