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6日
星期

66.7%的人认为中国科幻文化与航天大国不匹配

65.8%的人认为想象力是创造力的重要标志,57.6%的人呼唤本土科幻大师
实习生 汪东亚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0-16    [打印] [关闭]
    “以前我以为夏季达沃斯是很枯燥的,没有想到它很多主题涉及科学与未来,如动物会说话怎么办、人不睡觉怎么办,还有关于纳米、基因、互联网等种种讨论。”参加完9月28日闭幕的第二届夏季达沃斯论坛,科幻作家韩松在博客上兴奋地写道。据与会人员介绍,夏季达沃斯科技板块的嘉宾讨论议题中,科幻话题总是与科技议题结合在一起,难以区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美国陆续迈入航天大国行列后,大批科幻作品很快风靡全球。如今,中国已经逐渐迈入世界一流航天大国行列。“神七”顺利飞天是我国科技发展史上又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而我国科幻文化的发展却相对滞后。

    近日,中国青年报通过搜狐教育频道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079人参与),66.7%的人认为中国科幻文化与航天大国地位不般配,57.6%的人认为中国既要有飞天的航天员也要有世界级科幻大师。

    “科幻是对人类未来的忧患,对人类命运不断做出新的思考,不断指出新问题,它永远走在人类发展的前面,不断打破现有框架。科幻文化可以表达人类最丰富的想象力。”科幻作家凌晨说。

    调查显示,65.8%的人认为想象力是体现一国创造力的重要标志。43.9%的人认为科幻文化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部分。

    北京大学教授吴宗国认为,中国自己的科幻文化应该体现着中国式的思考,渗透着中国式的价值观。发展我们的科幻文化不仅对培养下一代的想象力有好处,对传承中国文化也十分必要。

    虽然已经参加工作20多年了,北京的马女士仍然清晰地记得少年时读过的科幻小说——法国作家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它使少年的我看到人类未曾想象的世界。孤独的尼莫船长的旅行给人面对人生挫折的勇气,还有那些超越时间的幻想至今仍影响着我,让我身处大都市仍保持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我至今仍梦想着自己能像鱼儿一样生活在马里亚纳海沟。”

    天津大学大四学生李显中学时是一个科幻迷,经常看《科幻世界》杂志,对科幻类电影、动漫都很痴迷。上了大学后,这方面的爱好就逐渐淡了。“好的科幻作品越来越难找,让我印象深刻的全是国外的。”

    调查发现,84.0%的人印象最深刻的科幻作品来自外国。66.7%的人觉得中国的科幻文化在世界上排名靠后。

    科幻作家韩松有一次来到北京图书大厦,打算买几本本土科幻作品送给外国朋友。可他竟然找不到“国内科幻”的分类标签。一阵艰难发掘之后,终于发现了几本,包括《科幻世界》的《星云》第四、第五期,吴岩主编的年度科幻选,潘家铮四本选集中的两本,其余就没有了。“这些书送人肯定是不行的,显得好像中国科幻作家都死绝了。我就问售书小姐,为何国内科幻书如此少?她说,人家不出,我们就没有。”韩松一时无语。

    老一代的科幻作家金涛先生说,科幻创作不景气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创作人才。现在的教育方式限制了科幻作家的产生。尤其是文理分科,造成想写科幻的因为不懂科学写不了,而懂科学的又大多写不好小说。

    本次民调显示,人们对于制约中国科幻文化发展主因的排序是:缺少成熟的商业化运作模式(50.4%);科幻人才难以施展才华(39.6%);缺少政策扶持(33.1%);缺少投资(26.8%);没有足够多的科幻消费者(18.7%)。

    

郑重声明:“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关于奥运的报道(含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签署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奥运内容专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64098070、64098058联系。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