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6日
星期

金九银十:一个杜撰出来的概念

本报记者 王超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0-16    [打印] [关闭]
    又到了每年一度的“金九银十”,车市悲观论继续弥漫着整个行业。记得从2004年车市遭遇所谓“寒冬”开始,每年的9月、10月,都会有人抱怨,曾经的“金九银十”一去不返了。颇具讽刺效果的是,尽管市场如此“萧条”,中国车市仍在以每年超过20%的增速在发展,只是现实中的繁荣无法满足人们巨大的胃口,1000万辆销量的硬指标,牢牢地架在中国车市的脖子上,有种不成功便成仁的味道。

    2008年,1000万辆销量能否达成,成为今年车市是否兴盛的标尺,早已有人提前为车市领了“处分”,将其放入“后进生”的花名册中。就拿“金九银十”来说,2004年以前,从未有人提过这个说法。这也难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汽车市场的发展是迟缓而稳定的。很长一段时间,家轿市场都被“老三样”统治,消费者的购车选择就是简单的三选一。没有铺天盖地的广告、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很难看到促销活动的踪影,是因为买车的人从不杀价。产能低、市场小、对手少,当然谈不上什么竞争。

    进入21世纪,中国车市开始急速发展,家轿市场一片繁荣景象,别说“银十”,几乎月月都是“金月”,卖什么车都赚钱的暴利神话延续了好几年。“井喷”时期的中国车市,竞争远远没有现在这么激烈。2002年,车市呈爆发性增长,但新车型屈指可数,参与竞争的厂家其实并不多。由于消费力在那一年突然释放,其突出的表现是所有的车型都供不应求,从高额的订金,到疯狂的加价,汽车厂家和经销商,过了很长一段高高在上的日子。

    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总是让人始料未及。早在2002年,就有专家预测市场增长将和上年持平,即13%左右,不料“井喷”年出现,汽车市场增长率达到37%,其中轿车增幅更高达56%。2003年,又有专家坚持全年轿车增幅不超过20%,结果出现第二次“井喷”,增幅达到75%。到了2004年,人们又普遍乐观,认为能够保持前两年的良好势头,谁知道市场环境突然转变,轿车增幅只有15.17%,绝大多数厂家都没有完成年度任务。

    争食的厂家多了,车也不好卖了。汽车市场开始优胜劣汰,有人胜出,就有人被淘汰。在车市竞争呈现白热化的趋势时,“金九银十”突然成为一个特别话题广泛出现。2004年下半年,相比前些年的“井喷”,车市有些不在状态。当降价成了此起彼伏的主流声音,当厂家之间的竞争日趋残酷,悲观的论调自然蔓延开来。接近年底,迷信和猜忌越来越多,伴随着“车市寒冬论”的出现,“金九银十”也成为流行词。

    “金九银十”是汽车行业独创的新词,还是从别的领域偷来的概念并被当成一个铁律?是谁杜撰了“金九银十”,已无从查考,但每年中国车市都要对“金九银十”说抱歉,似乎大可不必。事实上,中国车市从未出现过“金九银十”。车市“井喷”时的普遍繁荣,不需要“金九银十”来铺垫;而“井喷”后的中国车市,9月、10月的表现也并不突出。

    在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制作的乘用车(轿车/MPV/SUV)月销量趋势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从2005年至2008年,9月、10月都不是最高销量月份,反而是11月、12月的销量最为突出。以今年前9个月来说,超过50万辆销量的月份只有两个:1月和3月,分别是533668辆和511104辆,9月销量虽然较低迷的8月有较大增长,达到455232辆,但也不过是微超今年4月的450318辆。看来,我们又可以用“金九银十风光不再”这样的论调,来反映车市的低迷了。只是,这样的论调,已经持续了整整4年。

    既然车市从未有过“金九银十”,那为什么这种说法长期存在呢?不可否认的是,总有那么一种人对“金九银十”特别在乎,津津乐道。小时候我们在课本中学过“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辛苦劳作了一年,等的就是这几个月,全家老小的温饱,和收成有着太大的关系。但对月月都可能上市新车的汽车厂商来说,能获利的机会实在太多了。对“金九银十”的市场如此敏感,如果不是作秀,那就是有着更隐秘的目的。

    今年,从4月开始,车市观望的情绪已非常明显,持币待购越来越普遍。7月和8月,乘用车销量跌入低点。不少汽车厂家年初制订的销量目标过高,大半年过去了,甚至连一半都没完成。为了冲量,厂家集中在第四季度促销,价格战打得相当激烈,而经销商为了拿到厂家给的年终返点,也在加大优惠幅度,祈祷自己能够完成销售目标。

    前些年,降价是灵丹妙药,而现如今,降价不慎就有可能成为“票房毒药”。但有了“金九银十”的理论作支撑,商家的腰杆就能挺得更直。汽车厂家的鼓吹,媒体的反复宣传,给消费者制造了“金九银十”就该出手的幻象,更何况这时候的降价幅度明显高过前几个月,被吸引到车市的消费者还真不少。

    不过,靠“金九银十”来揽客并非高招。从近几年的销量数据来看,买车的最佳月份无疑是年底11月和12月,以及来年的1月。理由是为了完成年终销量任务,经销商会在最后两个月甩货,1月则是老车清库期,在这3个月买车无疑更合算。在获取暴利还是汽车界主旋律的今天,在市场上还有霸王条款、饥饿营销和恶意加价的今天,忽悠蒙蔽不了消费者,也拯救不了“金九银十”。在这个市场中,汽车厂商还没有获得怜悯的资格。

    我们还有必要拿“金九银十”说事儿吗?

    

郑重声明:“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关于奥运的报道(含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签署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奥运内容专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64098070、64098058联系。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