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7日
星期
年轻父母“只生不养”祖父母关爱过度

“隔代喂养”引发家庭教育新矛盾

本报记者 周凯 实习生 张琦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0-17    [打印] [关闭]
    “你起来!让外婆坐!”面对自己四岁的女儿园园,陈瑾皱了皱眉头喊道。

    事先跟女儿说过,客厅的小板凳是给外婆准备的。结果,园园在看到小板凳后,就欢快地跑过去坐了下来。陈瑾见状立即叫园园起来,园园的外婆却在一旁忙摆手说,“我不坐,我不坐,让囡囡坐吧”,然后一个人走进卧室,另外搬了一张椅子。

    “妈,你不能这样惯着她,小孩子不能不懂礼貌。”说完,陈瑾就把女儿抱了起来。“哇……”园园一下子就哭了起来。

    回想起几天前发生的事,上海市民陈瑾感到又好气又好笑。她发现,在孩子的教育上,母亲比自己宽容得多,“母亲总是怕我们太严厉。”

    上海市妇联等单位日前发布的《京沪穗家庭隔代喂养调查报告》显示,年轻一代父母“只生不养”现象普遍存在。据对2000户家庭的抽样调查显示:49.9%以上的家庭,幼儿的喂养和照看依赖于祖父母;其中三分之二的隔代喂养家庭,在教养孩子上存在分歧;该调查还显示,上海超过65%的年轻父母每天和孩子相处的时间不足3小时。在很多小区里,每天早上都可以看到一个颇具规模的“祖父母——孩子圈”:老人带着孙子辈玩耍,难得见到年轻父母的身影。

    由于年轻父母工作紧张,或者没做好抚育孩子的心理和知识准备,不少孩子出生后,祖父母们成为教养孩子的“主力军”。“称职”些的年轻父母,也只能白天将孩子交给祖父母照顾,晚上自己带;而更多的情况是,孩子从早到晚、衣食住行都由祖父母照料。还有不少年轻父母在孩子一周岁后,干脆把孩子送到(外)祖父母家,每周末去探望一次。

    “经验派”习惯事无巨细 “本本派”推崇大而化之

    父母缺位的“隔代喂养”,很容易引发家庭矛盾。调查表明,近六成的祖父母喂养知识靠自身实践和传统经验;而年轻父母则更相信网络、书本、专家。年长“经验派”和年轻“本本派”往往各执一端,分歧重重。

    “我发现,我们的教育方式和松松父母有很大不同。”家住广西桂林的周仁笑着说道。

    周仁的孙子松松今年刚上三年级。一天,松松放学回来,爷爷问松松,“今天老师布置了什么作业?”小松挠挠头,告诉爷爷说,“忘了。”想到有一个和孙子同班的小朋友也住在院子里,周仁让孙子立即去问小朋友。

    眼看天黑了,爷爷一边换鞋一边告诉家人,“我们出去一下”。

    “外面有灯,让他自己去问!”松松的爸爸说。在爸爸看来,男孩子需要锻炼,不能够太依赖家人。

    事后,爷爷问孙子,“天黑了,你一个人出门怕不怕?”孙子不好意思地告诉爷爷,“怕是怕,但是没有办法啊。”

    “也许我们老一辈是有点关心过头了。”周仁说,其实松松担心被小朋友取笑,平时并不让爷爷奶奶送他上学。“但是他早上出门时,我还是会远远地跟在他后面,看到他进了校门才放心。”

    每天晚上,周仁还会看看孙子的课程表,提醒孙子明天要带什么书,让孙子自己看看东西有没有放好,等孙子放好之后,爷爷总会再检查一遍。但是松松爸爸的做法却完全不同。

    一次松松放学回来,周仁打开他的书包发现,松松没有带当天的课本,就质问自己的儿子为什么没有督促松松带好当天的课本,“我跟他说过要带什么自己放好”,松松的爸爸从来不会再替松松检查一遍书包。

    在辅导孩子做作业上,周仁也感到儿子和自己的做法完全不同。松松的爸爸认为,要提高孩子的独立思维能力,所以作业孩子应该自己先做,全部做完了后有不懂的可以再问家长。而周仁则认为,可以让孩子一道题、一道题地做,有不会的地方就马上指导。

    “我这样节约时间,问题可以马上解决。他爸爸的方法可能优点在于问题比较集中,但是问题解决得慢。”

    更让周仁不能接受的是儿子在教育孙子上的“新式”教育观念。

    一天,松松突然问周仁:“爷爷你知道老鼠几天可以有小老鼠吗?大象多长时间可以有小象?”

    原来松松的这些知识都来自爸爸给他买的书。

    “他们的教育太开放了”,周仁指着一本人体奥秘的书说,“我觉得大可以在青春期再看这些书,他们的过早教育让我接受不了。”

    祖辈照顾孙辈 生活关怀备至却忽视心理健康

    “现在教育孙子比以前教育我儿子困难多了,那时候哪管什么教育方法啊。”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路的黄阿婆,在提到自己上初二的孙子的业余生活时,叹了口气,流露出了一丝忧虑。“孩子爱玩游戏,我明明知道这个玩多了对学习有影响,但还是会让他玩,他爸爸就直接把电脑给关掉了。”

    “我让孙子不要玩,他不听我的。我再说,孙子就说奶奶很烦,但我又不知道怎么转移他的注意力。”黄阿婆还强调,“孙子住我这里时,我就怕管不好他,让他父母操心,但也怕把他给宠坏了。”

    家住上海市静安区的23岁的盛浩,经常看到外婆为教育表弟,与姑姑发生争执,“老一辈吃苦吃得太多,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就特别不希望孙子吃苦。”

    前不久,盛浩的小表弟给同学买了一份100元钱的生日礼物。姑姑一听,就立即批评小表弟:小孩子还没有赚钱,不应该买那么贵的东西。而外婆却瞒着姑姑给了小表弟钱。“这是常有的事。”

    “其实,外婆也很担心这样对待小表弟不科学。但是一看到姑姑所谓的独立自主教育,外婆又要说这样不行、那样不行。”

    “只要一遇到姑姑让小表弟独立做事情,外婆就觉得,孩子还小,长辈可以帮他。但是另外一方面,外婆又担心自己做得不对。”

    在盛浩看来,外婆对于小表弟的照顾,生活上关怀备至,尽最大努力让小表弟吃好、穿好。“但是外婆很少注意小表弟的心理需求。”

    盛浩讲了个小细节,当外婆看到有适合小表弟的衣服时,就“一厢情愿地”买给小表弟,但“外婆从来没有给小表弟买过水彩,虽然小表弟喜欢画画”。

    “这只是很小的方面。不过,老一辈教育小孩真的很少过问孩子在想些什么。”

    “我觉得,可以和小孩的父母切磋学习。”盛浩笑着说道,“这叫探讨教育。”

    孩子也是大写的人 隔代教育更应注重情商

    上海的郅奶奶有个4岁的孙女,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时,郅奶奶就开始在心里琢磨着对孩子的培养计划。孙女出生后,郅奶奶在教育问题上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几年下来,原以为小孙女已是一个十分出色的孩子了,但没过多久,孙女在一次亲子活动中的表现却让老人大跌眼镜。孩子过强的依赖性与极度的不合群使之成了那次活动的典型,甚至被一位专职从事早期教育工作的老师视为“问题儿童”,需要进行行为纠正。这突如其来的意外,让郅奶奶一下手足无措了起来。

    郅奶奶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很多年轻新妈妈怕长辈宠坏孩子,情愿自己带孩子,疲于奔波,占用了她们很多工作时间。在上海市第十三次妇女代表大会上,如何保护“新妈妈”的权益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为此,代表郑莹提议,在社区给祖母、外婆提供育儿教育课程,为年轻的职业妈妈提供更多的社会服务,以帮助她们家庭事业两不误。

    今年3月,上海老年大学东华大学分校就开设了首个“孙辈教育”初级研修班。分校校长朱天申表示,“孙辈教育”研修班开办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老年朋友走出教育的误区,营造更加和谐互动的孙辈教育模式。

    课程主讲人、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乐善耀表示,无论孩子几岁,首先都是一个独立、大写的人,教育孩子不能只一味教读、写、算,更重要的是提高孩子的情商,调动孩子自己动手解决困难。因此,作为祖辈,不能总是充当孩子的保护神,这样只会形成孩子对自己的依赖。

    但乐善耀并不否认隔代教育本身具有的优势。他说,祖父母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可以弥补年轻父母在养育孩子中的经验不足;由于没有工作压力和生活拖累,老人比较有耐心去陪伴和教育孙辈;老人在历经沧桑后的返璞归真,易与孙辈建立融洽的感情。另外,老年人和孩子在一起,可以弥补时间上的空白和情感上的空虚,使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所以,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克服教育中的不足,走出误区,发挥祖辈的长处和优点,按照科学和艺术的方法,祖辈、父辈一起来搞好家庭教育。”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