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8日
星期

奖励公务员下海为何被叫停

“新华视点”记者 王江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0-18    [打印] [关闭]

    20万元下海奖紧急叫停

    对于昆明市3.4万余名公务员来说,9月底昆明市人事局的一项改革措施让他们中的不少人感到了“震撼”:公务员下海最高可以享受20万元的奖励!但就在部分公务员开始思考酝酿着是否需要抓住机会进行人生的一次变动时,这个政策又转身回到了起点,20万元的下海奖励被紧急叫停。

    10月11日,昆明市人事局在其网站醒目位置登出声明:“《昆明市人事局关于支持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细则(试行)》未经市委、市政府研究批准。关于辞职金、奖励金条款暂不执行。”

    在这个让人们谈论得沸沸扬扬的《实施细则》中,最令人关注的就是对于辞职后进行创业的奖励措施,其中明确规定了对辞职创业的国家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除一次性发给相当于本人5年基本工资的辞职金外,工龄20年以上的,发给一次性奖励金20万元;工龄10~20年的,发给一次性奖励金15万元;工龄6~10年的,发给一次性奖励金10万元。

    从《实施细则》问世的第一天起,就如丢下了一颗重磅炸弹,最初它只在公务员队伍中引起了巨大反响,而随着公众对这些措施予以关注,质疑的声音逐渐高涨,网络中更是反对声一片。随之,这项政策的紧急转身也突兀而来。

    社会舆论批评尖锐

    从9月26日政策公布到10月11日紧急叫停,仅仅16天时间。奖励公务员下海政策被叫停后,昆明市人事局成为媒体焦点,其外宣工作人员和分管负责人的电话一直无法打通。经过不断努力,记者终于联系上了昆明市人事局局长范光华。

    范光华告诉记者,紧急叫停《实施细则》中关于辞职金、奖励金条款,除了在程序上没有被上级部门批准外,也是充分吸纳民众意见,完善科学决策的结果。“应该说这是对社会舆论的一个积极回应。”

    据昆明市人事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干部介绍,自《实施细则》对社会公布后,网络上热议不断,质疑的声音远远大于认同的声音,特别是在“用纳税人的钱为公务员买单”和“客观造成对其他创业者不公平”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尖锐的批评,“我们本来以为这只是人事制度改革中一件相对平常的事,没想到引起了轩然大波。”昆明市人事局感到了重重压力。

    范光华说,当初制定这个政策最直接的目的是想通过经济手段来促进非公经济的发展,转变固有的经济发展观念,同时以此达到精简政府机构、提高政府效率的目的。

    而一些低收入的老百姓对此有着不同的想法。昆明市永昌社区的王惠泽大妈认为,精简机构是好事,但是如果简单地发钱让公务员辞职来办非公企业的话,对低收入人群来说不公平,因为和公务员相比,低收入人群更需要这些资金来生活和工作。

    当变革遇到民意

    近年来,中央一直致力于解决政府机构人员膨胀,行政效能不高的问题,精简机构,建立进出双向通道已成为大势所趋,各地也在探索如何让公务员退出的渠道,由于牵涉众多的既得利益群体,公务员“出”口仍然难觅。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系主任方盛举教授认为,昆明市之前提出的对公务员创业的奖励就是对公务员“出”口的一种尝试,实际上是对公务员自愿退出的一种收益补偿,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即使最高的20万元和公务员所享受的工资、退休金、劳保等收益比起来也相差甚远,而这笔钱同样是由公共财政进行支付。

    就两者收益的差别,记者请人事专家简单算了一笔经济账,在昆明一个普通的公务员工资每年在3万元左右,假设他从毕业后就在政府部门,工龄满20年后他应该还有15年左右的时间才到60岁退休,即使不算福利、保险以及以后的退休金等费用,政府也将支付其45万元左右的工资。

    尽管这些措施看上去不错,但云南省社科院副院长杨福泉还是把这个夭折了的公务员下海奖励政策形容成一个典型的“单体改革”,即对体系内部能产生良好的作用,但却忽略了它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杨福泉认为,决策人和旁观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掌握的信息不一,政府和公众对改革的理解程度、期望值也容易有所偏差,政府需要更多地从整体利益的角度出发,以更加民生的视角来看待改革中方方面面的问题。

    方盛举教授表示,表面上看,昆明公务员20万元下海奖励被叫停,是一场民意对政府公共政策的胜利,但它的背后,却是政府公共决策和公众民意间的错位。随着民主意识的提高和社会转型期带来各种错综复杂的局面,这样的错位和矛盾也将日益增多,双方迫切需要更加有效的沟通桥梁来相互理解和支持。

    据新华社昆明10月17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