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
每天每天,都有很多人走进课堂;每天每天,课堂上都发生很多事情。但是,只有学习真正发生了,你才会看到专注的神情,兴奋的面孔,发亮的眼睛!
学习这件事情,并不仅仅和教室、课桌、黑板、笔记本、教案、投影仪有关,它是大脑与心灵共同参与的活动。在我的认识中,真正的学习,不是被灌输,而是被开启;不是被告知,而是被激发;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卷入,是老师在学生的“扰动”中灵活开放地教学——由此,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充满魅力。
我见过这样的课堂,在心理学教授杨眉的课上。
第一次“见”杨眉上课,不是在课堂上,而是在纸面上。当时,我是中国青年报“青春热线”的编辑,杨眉寄给我一篇她的“课堂实录”,厚厚的,至少有一万多字!拿着这一大叠写满字的稿纸,我有点发怵。毕竟报纸的容量有限,就算一个整版也装不下这么长的稿子,何况它完全没有情节,只有老师说了什么,学生说了什么。这样的东西读者会看吗?值得给它这么大的版面吗?
带着重重顾虑,我把自己当作第一读者,开始阅读。
没想到,我被吸引住了。文章的标题就很有趣:让我们回到幼儿园!在这个有趣的标题下,我看到杨眉带领180个大学生,共同讨论在幼儿园学到什么规则,这些规则在成年人社会是否够用,守规则和突破旧观念是什么关系……我看到为了让所有的学生卷入,杨眉不仅将学生分为了小组,还设计了“南半球”质疑,“北半球”答题等很多互动的方法。于是,在这个课堂上,学生们不仅是思考者、学习者,也成为参与者、贡献者、启发者、创造者,他们和杨眉老师共同构建了教学过程,并从中获益。
我想,这个课堂讨论的内容和引发的思考,不也是很多年轻人需要的吗?这样的教学方法,对有心的老师应该也有助益吧?发表它,一石二鸟!果然,每当杨眉的课堂教学实录发表,我们就会接到读者的电话,甚至还有人要求把以前发表却没看到的寄给他们,因为他们要收集。
作为心理学工作者、教育者,杨眉有着自己的教育理念:即“用一种更为灵活而又深刻的方式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尽可能具备理想、爱心、上进、自信、诚信、教养、共情、负责、自律、合作、创造力等核心人格特质,以使学生能够充满幸福感地与社会共同健康成长。”
我想,她在尝试用“更为灵活而又深刻的方式”影响学生时,并没有刻意按照某种教育思想和理念去做,是用以人为本的精神,是将学生视为有价值的存在,促使她不断尝试和探索,将体验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渗透在课堂上,与后现代教育观不谋而合。在这样的课堂上会发生什么,通常并不能事先预知,“我不知道学生会把我领到哪里,也不知道自己将要遇到什么样的引导”。作为老师,如果不是对学生、对自己、对人的潜能、对人性中正向的力量有充分的信任,是不敢开启这样充满着不确定性的课堂的。但,不确定性的魅力也就在这里,正如她的学生所说:“这是一个有团队精神的课堂,四处飘扬着思想,漫天的思想互相碰撞,相互补充,每个人都参与其中,这带给我们精神上的享受”。
多么美妙的感觉!如果每个学生都曾经在这样的课堂上享受过,他们一定会更自信,更加快乐,更热爱学习,更喜欢思考,也更懂得尊重他人……这样的课堂,不仅是在播种智慧,也在锻造灵魂。
《与未来中国的形象大使探讨生活》
杨眉/编著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