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8日
星期

中国的软件人才结构如何由
“橄榄型”向“金字塔型”转变

微软全球副总裁、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总裁 张亚勤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0-18    [打印] [关闭]

    当前困扰着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障碍依然是“橄榄型的人才结构”。有别于软件业发达国家的“金字塔型”人力资源结构,中国软件产业目前稀缺的是“高精尖人才”与“底层实战型人才”,至于起着中坚作用的软件工程师则资源丰富。一位国内知名软件企业的领导人表示,本土软件企业在产品设计的初期“往往只考虑国内用户”,不会结合国际化需求去研发,因此,中国软件企业实现国际化是比较难的。

    人才的确已成为制约中国软件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如何使软件人才结构从“橄榄型”向“金字塔型”转变,如何使中国软件人才具有国际化视野,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软件人才问题”主要表现在结构失衡、局部资源稀缺。当前国内软件人才总量其实并不少。美国每年由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仅为数万人,而据统计,2007年中国普通高校新生数量达570万,其中至少有10%的学生选择了与IT相关的专业——这些学生往往头脑聪慧、成绩优秀。同年,中国软件业的人才缺口达20万,且“这一数字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看似矛盾的数据表明,在中国,软件人才匮乏不是全局现象,而是局部现象。

    想要做大做强、走向国际的本土企业最需要两类人才,一类是那种有国际化的前瞻视角、且熟谙大型软件研发管理经验的高端精英,另一类则是有助于实现软件研发规模化、流程化、“工业化”的基层人才。而两类人才恰恰是“橄榄结构”的上下两端。这就使得企业总是招不到合适的人,而正规大学培育的学生也往往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处境——因为经验不足,不可能很快成长为独当一面、掌控全局的架构师,但若让他们去基层做“流水线”工作,又未免有些大材小用。

    在我看来,造成中国软件业人才结构失衡、资源稀缺的根本原因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人才供求的矛盾。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我国软件产业收入已从2001年的796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5834亿元,增长了6.3倍,在全球软件产业所占份额由2001年的1.5%上升到2007年的8.7%。但是,担当培养“金字塔底层的实战型人才”的软件职业教育,其步伐没能跟上高速发展的软件业,以至固有的人才培育模式难以满足软件产业快速增长的需求。

    其次是教育内容与企业需求的矛盾。客观地说,国内高校的教育内容与软件企业的实际需求仍然存在某种程度的脱节,导致每年软件专业的毕业生中只有20%的人能够直接进入企业工作。

    第三是职业技能与思维模式的矛盾。作为正规教育体系的有益补充,民间企业和机构的IT职业培训虽然为学生提供了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但却不一定能给他们国际化的视野和应对复杂问题时的思维模式。

    要想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需要强化教育机构与软件企业间的合作,引入研发实战教程,提升IT课业的工具性和实用性,使高校培育的人才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来而能战”、“战而能胜”;另一方面也需要鼓励那些研发、管理经验较丰富的跨国企业积极向本土同行传输经验、传输流程、传输人才、传输“视野”。

    换言之,只有在政府、高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上述问题才有可能得到妥善解决。而在此进程中,拥有成功经验的跨国软件企业理应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跨国企业参与软件职业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以微软为例——作为中国软件产业的参与者和负责任的企业公民,微软公司始终将培育软件精英、推动“智造”升级视为我们的使命。近年来,我们与国内高校及企业间“育人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均较以往有了大幅提升。

    我想指出一点,像微软这样的跨国公司不断扩展其研发团队的规模有利于所在区域乃至整个中国IT产业的人才培养。IT产业从最初形成时起,便被打上了开放、合作与分工的烙印。业内几乎每家成功的公司都在不断输入资金和人才,输出行业精英和先进的技术与产品。我非常希望在这些员工中,能够涌现出未来中国的IT业创新领袖。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