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绑的力量
社区“4+1”捆绑式团建新模式
偶然参加了社区的一次创业培训,让胡晓有了创业的冲动。做了10年幼儿教师,她的生活一直很平静。2005年9月,胡晓在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街道办的第一家幼儿园开园,现在已发展到三家,有600多名孩子,89名员工。
“这一切都和社区团组织分不开。”胡晓现在是幕府山庄社区团总支副书记,她的幼儿园是社区“4+1”团建示范点,也是附近几所大学的实习就业基地,还经常有部队官兵来这里开展消防、安全培训。
社区“4+1”新型共建模式是指一个社区所在地的一所高校、一家企业、一支部队、一个区级机关与这个社区结对共建,共建单位的共青团工作负责人兼任社区团总支委员,实行捆绑式创建。
栖霞区属于南京市城乡接合部,辖区内企业、部队、高校云集,社区内大多数是“农转非”居民,社区团组织力量薄弱。近年来,栖霞区开始整合辖区内团组织,探索出了社区“4+1”模式,以社区为平台,五家单位共同开展活动,开展志愿服务、就业帮扶、SYB创业培训等项目。胡晓就是在创业培训项目的影响下开始创业的。
团栖霞区委书记黄莹介绍说,每到年初,各街道、社区团总支就召集共建单位团组织负责人,收集信息,进行项目对接。截至目前,栖霞区已有110支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与各大社区形成对接。
过去,团组织以组织系统为主开展工作,相互来往少,想活动的没项目、没对象,有项目的缺人员、没场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南京市鼓楼区率先召开了区域团建联席会,推倒单位围墙,打破条线限制,改变过去简单的以青年职工、青年农民身份划分工作领域的标准,从地域上按照城市和农村来划分工作区域,实现工作理念从身份化向属地化的转变,推进“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区域化团建。
“推进区域化团建,解决了社区建团率不高,基础薄弱、经费缺乏等问题,开辟了城市共青团工作的新思路。”团南京市委书记邢正军说,“区域化团建就是要整合各方资源,找准服务项目,通过实实在在的服务吸引青年,凝聚青年,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抓牢青年需求打品牌
锁定重点区域,运用社会化手段整合社会资源,优先服务困难群众,团南京市委为区域化整体推进城市共青团工作明确了方向,打造出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共青团品牌项目。
秦淮区红花街道响水桥社区是外来务工青年聚集地,这里的品牌项目是新城市居民子女服务中心。红花街道团工委书记付煜说:“服务外来务工青年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关注他们子女的成长。”
该中心依托社区希望工程捐助站,将机关捐款、行政资助、社会募捐等资金集中管理,建立了新城市居民子女捐助基金,对符合援助条件的对象提供援助,还能提供助学、心理疏导、技能培训等10项服务。中心整合了社区内的各种社会资源为外来务工子女提供志愿服务,还为他们办理了服务卡,凭服务卡每人每季度可以免费享受三次理发、修鞋、修车等服务,网吧、篮球馆、乒乓球馆、图书馆等均向他们无偿开放。目前,已有500多名外来务工子女享受了社区提供的志愿服务。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享受了志愿服务之后,一些外来务工青年也加入了志愿者行列。
王达成在社区搞电器维修,在女儿拿到服务卡后,他也开始为社区提供免费修理电器的志愿服务,一年来,他为居民提供免费上门服务200多次。在响水桥社区,像他这样的外来务工青年志愿者有三四十人。
青年就业创业义工服务站是建邺区的品牌项目,建邺区失业人员比较多,就业是他们的当务之急。
在建邺区南苑街道兴达社区有一支10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他们被叫做“空岗信息员”。他们的任务是为失业人员寻找就业信息。为了方便失业人员上班,志愿者们顺着公交车站一路寻找招聘信息。
许多失业人员在空岗信息员的帮助下走上工作岗位后,自己也变成了空岗信息员,打听到招工信息,便在第一时间通知社区。空岗信息员队伍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找准切入点,找到社区青少年最需要的服务项目,团组织就能在社区扎下根,解决青年的实际困难,就能凝聚人心,团组织就活起来了。”南苑街道团工委副书记兰黎明说。
团市委品牌项目服务基层
基层团组织基础薄弱,对服务的需求多,上级团组织资源丰富,却找不到服务对象。怎样才能让团组织覆盖所有青年,让团的活动影响所有青年呢?应当把优势资源、品牌项目积极引入基层,通过服务基层青年的方式建团,最终达到基层团组织自我运转的目的。
近年来,团南京市委把一些品牌项目延伸到了社区。
今年7月,南京市青少年宫在栖霞区五福家园社区开了一家分部。该社区地处偏僻,教育资源十分缺乏。青少年宫开设的培训班很受居民欢迎,第一期开班就吸引了社区60余名孩子报名,这里的培训收费比青少年宫本部的一半还低。
邢正军说:“不论是向基层导入服务项目、组织青年开展自身服务项目还是互动式服务项目,最终目的是通过这些项目活跃基层,服务青年、吸引青年、凝聚青年,基层团组织开展工作要由以往的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建立起长效工作机制。”
在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的带动下,社区青年开始关注自己身边的困难群体,五福家园、摄山新城等社区的青年通过西祠胡同等网站开展了环保公益、青年创业论坛、爱心资助等公益活动,并把团支部设在了网络上。
本报南京10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