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团组织和青年自组织共唱一首歌
从10月15日至20日,180名像小仲这样的青年志愿者,为第7届苏州电子信息博览会和第6届中国苏州国际发明展览会,提供翻译、引导等志愿服务。团苏州市委负责人说,青年志愿者为各种大型赛会服务,在苏州已是常事。
“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
近年来,苏州青年志愿者协会经常接到一些求助电话,想请青年志愿者帮忙。虽然协会麾下有8万多名志愿者,但要马上给求助人找到一名在他附近的、合适的青年志愿者,无疑是个难题。在接到这类求助电话的同时,团市委志愿者工作部却不时收到青年志愿者的“请战书”,请求给他们分配任务。
怎样把社会上的各类志愿者整合在一起,实现有效的供需对接?成为开展志愿服务的首要问题。为此,团苏州市委进行了深入调研。
结果显示,苏州存在一些公益性的自组织,如:苏州义工联盟、“梦想树”公益论坛、苏博(博物馆)志愿者、苏州“小红帽”、反扒志愿者、文明交通志愿者、对口“支医”榆林志愿者,等等。他们活跃在各个领域,“依托网络聚会交友、参与社会事务,活动充满创意”,并且,他们熟悉社区情况,关住热点问题,对各类事件反映较快。苏州所属区、县级市都至少有一两个这样的自组织,成员总数多达几万人。其中,百人以上规模的自组织有12个,500人以上的有6个。
虽然在这些自组织中,有些专业性比较强,如图书馆志愿者、无线电志愿者等。但是,由于是自发组建,它们都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自组织管理不够规范、缺乏影响力、公信力,办公场地、活动经费受限,人员流动快,大部分没在民政部门登记,容易自生自灭。
经过研究,团苏州市委决定“向外扩张”:只要团组织主动联系这些民间社团,就能凝聚不少未注册的不同年龄、不同界别、有专业特长的志愿者,“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手臂也就能向外延伸,志愿服务将有望实现“供需平衡”。
唱好“同一首歌”
团苏州市委志愿者部曾邀请青年自组织负责人召开过两次座谈会,在轻松、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大家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志愿服务的项目成了合作纽带”,团苏州市委副书记蔡剑峰说。
今年年初,南方冰雪灾害发生时,团市委与“小红帽”联手,为回家过春节的农民工提供了义务导乘服务。
3月,团苏州市委权益部联手“梦想树”,共同发起了为大别山地区的学生捐赠旧校服,吸引了14所中小学参与,征集到千余件校服和许多文具。
6月,团市委志愿者部联系绿色环保自组织,参与宣传和落实“限塑令”。
10月17日,“梦想树”与团市委“12355青少年服务台”联手,在苏州寻求资助方、在苏北涟水寻找受助方,为贫困家庭的未成年人提供“1+1”的助学服务。
……
“我们不仅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而且通过自身的活动传播着社会公益服务的理念”,通过协作互补,团组织和青年自组织的共同感受是,“我们大家是在‘唱同一首歌’”。
自组织的公益活动,得到团组织的支持;而团组织的青年志愿者队伍,则在无形中“扩编”。团苏州市委志愿者工作部的工作人员说,不仅如此,志愿服务效率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如:苏州一家医院半小时内需要某种特定血型的志愿者,团市委立即联系社会上献血捐髓的自组织,半小时之内,志愿者就能赶到医院。原来,自组织常常通过QQ群,在最短的时间内便能联系到最合适的志愿者。这种运用信息化手段的快速动员方法,大大优于发文、招募、报名、培训的动员模式,也揭示了志愿服务专业化、信息化的发展方向,特别适用于事件突发时的应急志愿服务。
今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灾区急需心理干预和防疫志愿者。团苏州市委便借鉴自组织的动员办法,运用计算机的搜索功能,在已有资料库中,寻找到合适的人选,再加上短信群发和在媒体刊登启事的办法,两天内就招募到800名相关的志愿者,不仅解决了应急之需,还落实了后续派遣的人选,让他们随时待命出发。
温馨的“孵化器”
“服务项目既是我们与自组织合作的纽带,也是对自组织参与相关活动的一种准入。”团苏州市委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团苏州市委借用经济开发区的一个名词,形象地称,与自组织的合作是使自组织逐渐成为规范的志愿者服务组织的“孵化器”。在这个“孵化器”里,团组织为他们无偿提供活动场所,以后准许他们廉价租用;团组织向社会介绍这些青年自组织,准许他们参与团系统组织的一些活动;团组织从志愿服务基金中,资助自组织的活动,等等。
自组织在“孵化器”中逐步规范、成熟后,团组织积极为他们协调登记注册,提供政策和程序的咨询。据介绍,现在进入“孵化器”的已有10个自组织,其中“小红帽”已获准登记,“孵化”成功。蔡剑峰说,我们意在将分散的各种社会公益服务资源,整合到一起,形成一股“钢丝绳”。
团苏州市委书记杜小刚向记者介绍,今年“五四”青年节期间,由团苏州市委牵头的“百团大战”——百个志愿服务社团亮相苏州,影响很大。团组织与青年自组织的关系,必将会日益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