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3日
星期

改造我们的考试

——为了明天的纪念
戴家干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0-23    [打印] [关闭]
    我们这个时代,值得纪念的事情太多。对于30年前考入大学的七七级和七八级的人来说,“考试改变命运”大概是最值得纪念的事情。

    30年前,我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由此改变了我的人生,但是对于考试的思考并不是很多。3年前,我调入教育部考试中心,直接参与了能够改变人生道路的教育考试事业,至此,对考试有了新的感悟和再认识——什么是考试、什么是好的考试、改造我们的考试、从单一考试到多元评价、从评价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从教育优先发展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考试中心办公楼大厅立有四块碑刻,其一取自《尚书·尧典》中尧通过考试传位于舜的传说,是中国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考试;其二取自《册府元龟》中有关科举体制机构调整沿革的记载;其三取自孙中山关于《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的演讲,辨析了中国考试之独立的真精神的论述;其四取自邓小平1978年4月22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关于恢复高考及论述考试作用的讲话。这四块碑刻高度浓缩了中国考试的历史,也高度概括了中国考试之精义。的确,考试不仅发源于我国,而且一直参与和促进了我国社会变革的进程。如果我们认真考察考试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不难发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赋予考试以全新的含义,考试也在不断地自我更新中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

    现代社会带给我们的一个理念,就是准确地收集信息、科学地评价信息和有效地利用信息。这一理念同样适用于考试领域,尤其是信息评价理念,它赋予了考试新的时代含义,如果我们至今尚未领悟评价对于考试的再生作用,那么我们也许可以理解以往的考试,但是绝不意味着能够诠释当代的考试。

    当代考试的历史嬗变就是从单一考试到多元评价。

    我们知道,考试就是对人的知识和能力的测量,好的考试就是要考出优点和长处,就是能够测量人的潜质,但是,在引入多元评价理念之前,考试的这种功能根本无法彻底实现,因为单一考试是一种终结性评价,既缺少过程性评价,也缺少全方位采集信息的方法,因此不可能十分准确地完成对人的全面评价。多元评价得以实施的一个基本条件是,由于信息化教育的实践,我们完全可以随时采集受试的过程性信息,从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够获得受试的各种信息,完成对人的全面评价。从理论上说,多元评价完全有可能将我们的考试变成好的考试,实现考试质的飞跃。

    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在多元评价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不少国际组织根据多元评价的理论,编制了适合不同地区和国家使用的测量工具,并建立了统计分析的国际标准,借助于这种评价方式,不同类别和不同层次受试群体真实的知识与能力状况,空前准确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对国家科学地制定人才战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但人力资源大国并不一定能够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最可贵、最重要的资源,如果不能很好地开发,不仅误民,而且误国,而欲科学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就必须首先建立全国性的多元评价体系,准确描绘我国人力资源状况,为制定长远的人力资源战略提供可靠的依据。

    实现多元评价的直接受益者是我们的教育,教育既是多元评价数据的提供者,也是多元评价结果的使用者。事实上,任何一种对人的评价机制,如果失去对教育的反拨作用是没有意义的。多元评价必定对我国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30年前,仅仅恢复一个考试就能够使社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一方面说明考试之重要,但同时也说明了当时只是解决了考试的有无问题,而没有涉及考试改革的深层问题。30年来,我国的社会改革和社会发展令世界瞩目,我们也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获得了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我国的教育考试事业经过不断的改革和探索,已全然不是当初的面貌,一个由单一考试向多元评价的教育考试评价的前景已经展现在面前。更为重要的是,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时候,党中央在全党进行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教育,这又一次为教育考试的深入改革和科学发展创造了历史契机,我相信这一定是一个能够被历史铭记的年代。我们纪念从前的最好方法是让历史铭记今天,就是让曾令千百万人改变了人生道路的中国教育考试事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作者小传

    戴家干,男,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督学,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

    1969年到1974年在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插队,后到北京十九中从事教师工作。1977年恢复高考当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历任校团委书记、处长、校长助理和副校长,2005年4月调教育部考试中心。

    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年度重点课题《教育考试与评价制度创新研究》的负责人,曾主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教育系统人力资源配置研究》、《优质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研究》、《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与教育成效测量研究》等多项重大教育科研项目。在教育考试实践与研究领域建树颇深,代表性论文主要有:《从单一考试到多元评价》、《高考改革与教育公平公正》、《推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科学发展》等,所著文集《改造我们的考试》得到社会和学界的高度评价。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