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其拉甫边防检查站查获特大车体藏毒案
红其拉甫口岸毗邻“金新月”毒品源产地。近年来,“金新月”毒品产量迅猛增长,已经连续3年居世界第一。境外跨国毒品走私集团绞尽脑汁,试图打开进入中国市场的毒品通道,从而再将毒品贩运到香港和欧美市场。红其拉甫口岸便是首选的陆路通道之一。
检查站近期得到消息,从巴基斯坦吉尔吉特市发往中国喀什的客运班车有藏匿毒品嫌疑。
9月20日下午6时许,GLTA5833次班车载着9名旅客抵达前哨班。该次班车早上9时从巴方吉尔吉特市出发,在路上颠簸了近10个小时到达前哨班。有人举报该班车曾于近期到过白沙瓦和拉瓦尔品第,这两地区是枪支、毒品集散地,可以自由买卖。
带班领导要求执勤官兵认真检查。工具箱、油箱、散热器、排气筒等常规部位,执勤官兵一一检查,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这时,有一名干部打破常规检查,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为了不打草惊蛇,前哨班负责人做出决定:将班车安全监护到驻地塔什库尔干县实施检查,这样便于检查取证和有效控制旅客。
接到情况通报,检查站有关人员进行了周密部署:4名经验丰富的驾驶班士官准备好工具,负责车体检查;2名军事素质过硬的警戒人员隐蔽到位,防止犯罪嫌疑人脱逃或者袭警;2名干事负责录像、拍照,做好一切取证准备。
晚上8时50分,班车到达停车场,驾驶班开始例行检查。经常来往中国的两名巴基斯坦司机沙比尔·汗和穆哈默德·纳斯尔若无其事地在班车附近抽烟聊天,还时不时用简单的汉语和忙碌的执勤官兵搭上几句。
常见部位检查完毕后,官兵将目光聚在了座位后排靠窗户的空调管道。班长陈栋看到管道下方有破损处,于是撕开附在表面的装饰皮革,用锤子敲了几下,顺着焊缝撬开一个小孔,借助手电一看,一个黄色的包裹物呈现在官兵面前。这种包裹和毒品的包装特别像!官兵们禁不住激动起来。
与此同时,官兵们做好了9名中外旅客的解释和安抚工作,安排他们在文体活动室休息,主动给他们提供水和食物,然后又给他们拿来棉大衣和被褥御寒。
小孔慢慢被撬大,陈栋发现包裹物上面拴着一条金属链子。他马上想到圆孔内侧也有一条类似的紧绷着的链子,两头一拽,发现是相连的,将铁链子剪断后,钓鱼似地提出了包裹物。
驾驶员沙比尔·汗和穆哈默德·纳斯尔看到官兵从空调管道中搜出了可疑物品,惊得目瞪口呆。
“警官,这是怎么回事?我们不知道里面有‘东西’,这是驾驶员依科巴尔前天交给我们的车。”沙比尔极力狡辩。
技术人员迅速将可疑包裹放在电子称上,显示结果是1081克。揭开层层黄色胶带,一个布包露了出来。剪开布包一角,一股浓烈刺鼻气味迅速扩散,几名官兵忍不住直打喷嚏。看到淡黄色粉末状颗粒物,“海洛因!”有经验的官兵说。
检测结果显示:和高纯度海洛因的特征完全吻合。
消息振奋人心。
但在车上,检查人员拆开了仪表盘、破旧VCD和电视机、电子钟表,还是没有进一步的发现。监护中队排长占东山突然灵机一动,一个人再次上了班车。
两分钟后,占东山兴奋地报告:“我们刚才查出毒品的管道里面还有情况。”一边说着一边让大家看手机照片。果然,管道里面还有一个用黄色胶带包裹的物品,和刚才取出来的一模一样。人眼无法看到的地方,手机摄像头却可以拍到。
官兵们将卡住管道的排气管卸掉,这样空调管道就可以完全卸下。但大家没想到一下子从这段空调管道里面倒出了10包毒品,全部用黄色胶带密密缠绕,两端用铜丝包扎,捆绑成结实的圆柱状,上面拴着同样的金属链子。
正当几名士官收拾工具的时候,排长占东山又跑来激动的报告:“里面还有!”说着又让大家看手机照片。
要想取出最后这批毒品,必须实施破坏性检查,强行打开管道。待将最后3包毒品全部取出,时间已是次日凌晨1时许。
车体藏毒案真相大白。原来,狡猾的贩毒分子用精制的铁链子将14个包装袋连起来,像大蒜、辣椒串一样分别悬吊在汽车尾部两侧的空调管中,中间又用螺丝钉加以固定,如果不卸掉这些螺丝钉,很难发现毒品。
14包大小相差无几的毒品袋子,电子称上显示重量为:17390克。
这是红其拉甫边检站破获的又一起特大“金新月”毒品走私案。目前,此案已经移交公安部门进一步审理,等待两人的将是中国法律的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