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4日
星期

总统大选:不是挑最好的而是找不坏的

李鸿文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0-24    [打印] [关闭]
    奥巴马风头正劲,在与麦凯恩三场辩论后,民调支持率领先14个百分点,对手阵营的三朝元老鲍威尔倒戈力挺,一切都似乎预示着美国人作出了选择。

    “奥巴马总统”这个称呼表明了《华盛顿邮报》的立场。该报在社论中说,多年来,鲜有公众人物像麦凯恩那样受到大家的尊重,然而,这与该报支持奥巴马当总统并不矛盾。因为这是一个“很容易作出的选择”。因为在国内,奥巴马可以应对金融危机。在国际上,有证据表明他将寻求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与诺言,继续打击恐怖分子,代表美国价值和利益展开积极外交。社论的溢美之词称奥巴马有潜力成为一个伟大的总统。

    持相同立场的还有《洛杉矶时报》,以及从未支持过民主党候选人的《芝加哥论坛报》。前者在社论中赞扬奥巴马正是一位在压力下仍能保持冷静的领袖,后者形容其为“最强候选人”,称他“已准备好”入主白宫。

    一片喝彩声中,《华尔街日报》的社论表示了担忧。社论认为,奥巴马入主白宫,民主党也可望进一步巩固在国会里的领导地位,于参、众两院中独大,因此参议院的制衡功能也会名存实亡。这意味着,民主党将可以通过任何议案。回顾1933年和1965年的历史,占多数的民主党都推行了大量的政府扩张政策,而如今的金融危机也给民主党人更多机会推行自由派政策。

    《华盛顿邮报》一篇专栏文章指出,无论谁当选总统,都将接受严峻的挑战,此时的情况有如当年的罗斯福所面临的情况。不过,新总统不是要机械地模仿罗斯福总统或是他的“新政”,却是要想得更深更远,以恢复美国经济和激励国民信心,带领美国走出低谷。

    普林斯顿大学生物伦理学教授彼得·辛格这一次关注的却是总统候选人的伦理。新加坡《联合早报》转载了他的《麦凯恩和奥巴马忽略了哪些东西》一文,尖锐地指出了两位候选人的伦理意义上的疏忽。奥巴马曾在芝加哥破烂不堪的南区当过三年的社区工作者,完全了解美国真实存在的贫困情况。但奥巴马的竞选运动焦点,是一般民众和中产阶级减税的课题,完全不谈如何应对贫困。同样,麦凯恩的竞选网站上就找不到“贫困”这个议题可以点击,而“太空计划”却赫然在目。

    早些时候,路透社一篇文章说中国人以看“超女”的心态看美国人选总统,实则是看不懂美国大选。其实,“看不懂”的恰是文章的作者,中国人以娱乐心态看严肃的事件,有时也将严肃事件娱乐化。相比之下,英国《泰晤士报》的社论就明白这个道理。社论指出,美国的下任总统是美国人的选择,作为旁观者若要提供建议,须极其谦逊得体。因为美国总统的决定所带来的金钱或鲜血代价主要是由美国人承担。而且政治讨论的微妙往往非局外人所能领会。这个观点似乎侧面回应了路透社有关中国人如何看美国大选的问题——中国人不一定是看不懂美国大选,而是不想多管闲事。不过,这篇社论的立场还是倾向了奥巴马一边。社论以少有的抒情笔调写道,“如果美国将选出它的第一位非洲裔美国人,所发出的信息就是,通过和平斗争以及民主抗议,压迫是可克服的,自由是可以赢得的,宽容是可以获胜的。奥巴马的总统就职演讲在发出第一个音节之前就已经布道了西方价值观。”

    而英国《独立报》却不那么客气,该报社论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一场由衰退决定的总统竞选。奥巴马似乎从金融危机中得益,金融危机让他的改革主题有了新的针对性。由于疲惫的、连任两届的共和党政府被两场战争拖累,数月来奥巴马的表现不见得比其他民主党人突出,但最近他的领先地位得到巩固。美国经济急剧恶化无疑是一个因素:它提醒许多美国人,政府可能不是什么坏事,并暴露了布什政府信任自由市场的缺点。

    选举,不一定就是选最好的,恰恰有可能,只是选择看起来不是最坏的——这是本届大选的宿命。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