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7日
星期

抗震救灾的志愿者“特种部队”

——记四川广元八八五义工协会
本报记者 闵捷 通讯员 王子刚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0-27    [打印] [关闭]
    一个由来自各行业年轻人组成的民间义工组织,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调动3000多名义工和数十辆车,执行了1.8万多人次的志愿服务,转运物资3万多吨。

    当急难险重的救灾任务需要志愿者时,当地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就会请他们增援,将他们作为地震灾区的一支志愿者“特种部队”。

    目前灾区正在帮助受灾群众过冬,这个义工组织又发挥自己的优势,准备把一批新型环保炉具送到偏远的受灾乡村。

    这个组织就是四川广元市的885义工协会。

    几天时间,义工队伍从100多人壮大到3000多人

    地震前,广元885义工协会是一个默默开展志愿服务的民间小团体,885取自“帮帮我”的谐音。自2007年9月17日成立以来,100多名885义工联系了当地的儿童福利院、敬老院,为孩子、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服务。

    今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5月13日中午12时,885义工协会的负责人之一赵克飞开始筹划志愿服务。他决定在人流量较大的广元市人民医院设立“临时指挥部”,用来调度义工、招募志愿者并接受捐赠物资。

    半个小时内,10多名义工在收到赵克飞的消息后赶到现场。大家找来毛笔、墨水和红纸,写上“招募志愿者”5个大字,贴在医院门口的墙上。

    由于标志醒目、组织有序,885义工协会吸引了大量志愿者前来报名。几天时间,义工队伍从100多人壮大到3000多人。在广元市的极重灾区青川县、广元各大医院等处,都有佩戴885义工标志的年轻人在为群众服务。

    很多义工前来报名时,还强调自家的车辆可供调用。因此,885义工协会可以调配的车子就有了好几十辆,其中包括小轿车、小面包车、皮卡、大货车,甚至有集装箱货柜车。

    5月14日下午3时许,得知广元市青川县灾情严重,物资紧缺,885义工协会派出4名义工和两辆货柜车,拉着十几吨物资前往青川。一路曲折,原本3个多小时的路程,他们开了近7个小时。卸完货已是深夜12点多,4位义工连夜返回广元。

    关键时刻能“啃硬骨头”

    885义工协会的表现,很快引起广元党政部门的关注。作为全市志愿者工作的牵头单位,团广元市委遇到紧急任务,就会想到885义工协会。

    5月19日晚上10时,广元当地电视台滚动播放地震部门发布的消息,说当晚和第二天凌晨可能有震级为6到7级的余震发生。

    情况十分紧急,安置在广元市区几家医院的3000多名伤病员,急需转移到安全地带。团广元市委接到抗震救灾指挥部的任务:迅速召集100名志愿者,到各医院转移伤病员。

    正是深夜,短时间内组织100名志愿者并不容易。团市委赶紧联系885义工协会,很快,100多名885义工从城市的各个角落聚集到各大医院帮忙。到5月20日凌晨5时多,3000多名伤病员的转移工作顺利完成。

    这次行动给团广元市委的干部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评价说,885义工协会是关键时刻能“啃硬骨头”的志愿者组织。

    现任的885义工协会会长王健,就属于“啃硬骨头”的高手。他在地震后才加入协会,由于工作出色,有号召力,在6月24日举行的大会上,被推选为会长。王健的胳膊上、腿上有多处伤痕,这些伤痕就是他在啃各种“硬骨头”时留下的。

    要关注普通人不常关注的偏远灾区

    王健认为,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党政、军队是主力,志愿者则要起拾遗补缺的作用。

    入秋以来,天气渐渐转冷,社会各界纷纷募集衣被、取暖设备运往灾区。10月23日,团广元市委书记杨祖斌找到王健,商量志愿者在帮助灾区群众过冬方面能做些什么。

    根据885义工协会在灾区服务的经验,王健直言,在一些偏远的乡镇,人口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有些救灾物资不能顺利到达每一位灾民的手中。他的建议是,关注普通人不常关注的偏远灾区,提供一些实用的救灾物资,“这是义工的长处。”

    通过开展需求调查,885义工协会发现,外地企业捐赠的一批新型燃煤炉具,以低成本的劣质煤为燃料,燃烧率较高,既经济又环保,非常适合灾区使用。王健当即建议团广元市委,一方面争取把炉具顺利发放到偏远的乡村,另一方面帮助灾民解决燃料问题。

    此外,885义工协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日益受到团组织的关注。地震以后,杨祖斌一直在关注这个青年自组织,他准备把885义工纳入青年志愿者的荣誉评价体系,并与885义工联合开展灾后重建服务项目。

    杨祖斌的愿望是,以885义工协会作为重要力量之一,打造广元市的“永久牌”志愿者队伍。

    本报成都10月26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