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7日
星期
我与《中国青年报》

一篇报道让我找到了方向

刘阳春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0-27    [打印] [关闭]
    最近我在湖北省的洪湖农村新建了一栋1000平方米的工厂,搬家时,翻看老日记,真是感慨万千:幸亏当时自己做了点有益的事,幸亏有了《中国青年报》的报道,幸亏有了自己几十年的坚持,虽说我没有太大的成功,也没有成为千万富翁,但是我的经历还是值得说一说。

    我叫刘阳春,今年45岁,湖北省洪湖市螺山镇皇堤宫村人,现住广州市。1983年,时任村小学民办教师的我,将平时购买的书籍以及从朋友那里收集的书报组织起来,在家里办了一个免费的图书阅览室,这一举动大受群众欢迎。1985年,我刚刚结婚,就和当时任村团支部书记兼妇联主任的妻子商量,在原家庭图书室的基础上,增办了一个信息站,免费为村民提供科技、经济信息。我和妻子在农忙和工作之余,把全部精力都花在了这个图书室和信息站上。这在当时当然是新鲜事,不久我被洪湖县作为青年积极分子进行表扬。

    在洪湖报的记者石国境采访了我之后,1986年6月7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以《洪湖有个夫妻信息站网联全国》为题报道了我,该文还被20多家报纸杂志转载或者摘录。消息一出,引起轰动,每天都有当地的、外地的青年人上门取经。据当时统计,我们收到的要求取经学习的信件就达1万多封。从此,我成了小有名气的人,还被授予“科技新星”、“精神文明之星”、“青年标兵”、“湖北省新长征突击手”等光荣称号。

    《中国青年报》的这篇报道让我感觉人生有了方向,自己也很快走上了科技创业信息发家的道路。当时血气方刚的我,有使不完的劲儿。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办成一个影响办更大、作用更大的科技信息服务站。我不抽烟,不赌博,一有时间就自学,积累了大量的科学知识,利用所学的化工和电子知识发明的多项产品获得了专利权,而这又为自己的公司生产最新最受欢迎的产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晃22年过去了,当时的毛头青年,如今已是壮年。如今我在洪湖、广州有了自己的房子,我创办的洪湖智强公司和广州智强公司在科技信息界也小有名气。随着时间的推移,虽说自己早已不是团员,但是一想到我曾经是青年的标兵,是上过头版头条的正面人物,就会自觉地端正自己的行为。今天,我还奋斗在为百姓鉴别科技信息真伪的第一线,我觉得自己无疑是幸运的,是无怨无悔的。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