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青年公共参与渠道大大拓展
青年的选举权获得广泛实现
研究发现,青年充分和有效地参与公共事务和决策,有利于培养青年的参与意识和技能,有利于青年潜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青年具体利益在社会整体利益格局中的体现。调查显示,51.9%的青年参加过最近一次的基层直接选举,68.5%的青年认为“选举是自己的一种政治权利”。
青年党员积极参加中共党代会代表的选举,青年党代表的数目增加。中共十七大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推荐提名过程中,基层党组织的参与率达到99%以上,党员的参与率达到98%以上。中共十七大代表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代表有416名,占18.8%。
共青团员积极参加团内民主生活。团代会代表素质逐渐提高,代表性更加广泛,年龄有所降低。近年来,共青团组织不断稳步推进团内民主建设,进一步规范基层直选工作的规则和程序,在全国条件成熟的地方采取不指定候选人、公开竞争等办法,民主选举产生基层团委负责人,并逐步扩大直选试点范围。
在团十五大代表中(2003年),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339名,占代表总数的87%;女代表601名,占代表总数的39.1%;全国55个少数民族均有代表,共240名,占代表总数的15.6%;25岁以下的代表484名,占代表总数的31.5%;分别比团十四大时提高5.8、7.5、1.1、6.5个百分点。团十五大代表的平均年龄为29.7岁,比团十四大时降低0.5岁。团十六大代表(2008年)的平均年龄为30.3岁,其中25岁以下的代表471名,占代表总数的30.7%。
青年的公共参与渠道不断拓展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青年干部的选拔和任用,一大批青年干部在各级政府部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五”期间,每年都有数十万青年进入公务员队伍。截至2004年,全国公务员队伍总数为1146万人,其中35岁以下的占38.2%。
人大、政协政治参与制度的不断完善为青年参与公共事务和决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30岁以下的青年代表有45名,占代表总人数的1.51%。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30岁以下的代表增至46名,占代表总人数的1.54%。在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青团和青联组织拥有34个席位,而在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青团和青联组织拥有的席位增至38个,第十一届则增至41个。
近年来,青年参与公共事务的相关制度更加完善,青年参与基层公共事务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公共决策部门在制定和青年相关的法律法规时,能够通过听证会、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吸纳青年参与;在高校建设和管理中,青年学生有了更充分的发言权和参与权;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许多村委会青年委员配备率已达到相当高的比例;在推进社区居民自治中,青年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7年的调查显示,近一年来,67.9%的青年人参加过单位的座谈会或咨询会,8.8%的青年人参加过政府听证会,11.2%的青年人参加过政府举办的座谈会或咨询会。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为青年参与公共事务开辟了新的渠道,青年通过网络参与公共事务成为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的网民群体以青年为主,截至2007年年底,18岁~24岁的网民占31.8%,35岁以下的网民占79.9%。青年关注政府网站,25岁~30岁网民中有35.4%的人访问过政府网站,31岁~35岁的青年网民群体访问比例也高达33.3%。
青年参加政党和社团的积极性日益高涨
党团组织为青年公共参与权的实现提供了稳固的渠道和组织载体。截至2006年年底,35岁及以下的中共党员有1691.9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3.4%。当年发展35岁以下党员211.8万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80.4%。从发展党员的职业看,发展学生党员增幅最为明显,比上年多发展12.6万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形成了以中国共青团为核心,以全国青联、全国学联为骨干的青年公共参与组织体系,为青年参与公务事务和决策提供了比较完善的组织保障。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共有共青团员7349.6万人,基层团委20.5万个,团总支22万个,团支部256.1万个,专职团干部19.3万人。截至2007年年底,全国青联共有团体会员52个,委员1651名;全国学联拥有团体会员10万多个,团结和联系着全国1.25亿大中学生。
近年来,各种青年社团在促进和推动青年广泛参与公共事务中,也发挥了明显作用,丰富了青年公共参与的内容和方式。截至2007年年底,全国青年自组织总数约有80万个左右,参加过青年自组织活动的青年估计超过1亿人,能够相对稳定地作为自组织成员的有近3000万人。
对此,报告课题组有关负责人刘俊彦表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青年的公共参与渠道将越来越多,青年的公共参与权也将获得更有力的保障。但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我国青年公共参与的渠道仍相对狭窄,参与效能还有待提高。
本报北京10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