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郎中”顾彬治不了中国文学的病
在见识了顾彬“批评家”的风采之后,很愿意他能够以“表扬家”的身份,发现一点中国文学的优势,哪怕只是很少一点——有时转换一下角度,会更能直观地发现问题所在。中国文学也的确需要顾彬这样“旁观者清”的国外研究者,提出些建设性意见。但这个德国人更像来中国淘金的江湖郎中,手捏着中国文学的脉口中念念有词,照他的观点看,中国文学从头到脚都是病,已经没救了。
江湖郎中之所以神奇,是因为他们有未卜先知的“超能力”。以我看来,顾彬这次所提出的几个观点,如“中国作家放弃了‘美的理想’”、“中国作家写不出城市味道”、“中国作家的创作和生活脱节”等,都还是有道理的。至于说“中国当代作家不重视语言”、“王小波一点也不了解生活”则纯粹是扯淡。中国作家不是不重视语言,而是只剩下语言了,看看中国文坛的几位标志性人物,贾平凹、余华、刘震云、毕飞宇……哪一个不是玩语言的高手?语言的意境一直是中国文学的最大魅力所在,中国当代作家虽然有点贫嘴,但语言的功夫仍然是不容小觑的。说王小波不了解生活,可能是顾彬没读过王小波的杂文,哪怕他读过王小波三篇以上杂文,都会觉察到,王小波是对中国生活了解最为深入、观察最为透彻的中国作家之一。
要了解中国作家的写作,必须了解中国作家的生存环境。所以,顾彬与其批评中国文学,不如花点力气研究一下中国文学的生长土壤。中国作家为什么爱喝酒吃饭?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叫“作家协会”的组织。很多时候,写作圈和中国社会其他阶层和圈子一样,喝酒吃饭是维持名声、适者生存的必然选择;中国作家住在城市却写不出城市的味道,是因为城市把他们很好地照顾了起来,他们在城市里扮演的不是体验者而是隐居者的角色;中国作家放弃了“美的理想”,不是他们不想追求美和表现美,而是美在这个时代本身就是稀缺品,批评丑的急迫性要远远大于追求美的必要性。
由于频频对中国文学进行批评性发言,在媒体上,顾彬开始被形容为“顾大炮”,顾彬正在以一种我们熟悉的方式,进入中国文学批评的话语系统,那就是多说弯话、套话、哗众取宠的话,说完了拍拍屁股走人。本身是郎中,却摆出一副名医姿态,顾彬对于中国文学所做的最大贡献,就是增添了口水——如果口水可以治病,那中国文学早就不是现在这副萎靡不振的模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