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8日
星期

期待教育的更大解放

朱永新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0-28    [打印] [关闭]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改革开放最大的成功奥秘,其实就是解放了生产力,解放了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因为解放了农民,我们的餐桌开始丰富起来;因为解放了工人,我们的日用消费品开始丰富起来;因为解放了资本,我们方方面面的发展速度快了起来。

    教育当然也不例外,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世界公认:我们创造了穷国办大教育的奇迹,全面普及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实现了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但是我们的教育仍然面临许多问题,还没有达到人民群众真正满意的程度。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育的解放仍然不够。

    60多年前,陶行知先生曾经呼吁教育的解放:“创造的儿童教育,不是说教育可以创造儿童,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发挥或阻碍,加强或削弱,培养或摧残这种创造力的是环境。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所以,他提出要解放孩子的小手,解放孩子的大脑,解放孩子的时间与空间。

    现在看来,陶行知先生的呼吁仍然没有实现。教育的解放仍然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当务之急。我们首先要解放学生。从分数的牢笼中解放孩子,让他们不再为分数而活着,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让他们真正地成为自己;其次要解放教师,从考试的镣铐中解放教师,让他们不再成为考试的囚徒,让他们真正地享受幸福完整的教学生活,体验教师职业带给他们的成长、尊严与快乐;还要解放校长,从评价排名的恐惧中解放校长,让他们聚精会神地思考教育,让他们成为真正的教育的行家里手;最后还要解放教育厅的厅长、局长,从一个个升学的指标中解放厅长局长,让他们不要“跑部钱进”,不要“仰人鼻息”,从对上负责变为对下负责,从对分数负责变为对未来负责。

    一句话,解放教育的关键是“还权”,把那些本来属于学生、属于老师、属于校长、属于厅长局长的东西还给他们自己。

    在30年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尽管教育的能量没有充分释放,还是有许多地方政府和民间的力量,在制度的夹缝中顽强而执着地寻求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创造出不少可歌可泣的教育奇迹,为中国教育增添了些许春色。无论是湖南汨罗的素质教育探索,还是山西前元庄的农村教改新政;无论是江苏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突破,还是山东杜郎口的教学改革风暴;无论是政府推动的新课程改革,还是民间自发的新教育实验,30年来教育改革确实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问题在于,由于以应试为导向的教育体制没有根本的变化,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民间力量,基本上还是在带着镣铐跳舞。一方面是有形的镣铐,各种考试、评比、检查、评估,让你无法动弹超越;一方面是无形的镣铐,各种心理的压力、舆论的压力,让你无能为力。

    我发起的新教育实验,作为民间教育改革的一种尝试,1999年萌动,2002年开始行动,至今已经走过了近10年的时间,发展到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19个县级实验区、近600所实验学校,100多万教师与学生参加了实验。新教育实验以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标,以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等六大行动为途径,努力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科研的范式。新教育实验的“晨颂、午读、暮省”的儿童生活方式、“毛虫与蝴蝶”儿童阶梯阅读、教师专业发展地图以及“每月一事”等项目,受到了一线教师与学生的欢迎,一大批平凡普通的教师在新教育实验中脱颖而出,享受到专业成长的快乐。而我们的孩子们,通过新教育实验,与那些人类最崇高的思想对话,享受到教育本身的魅力。因此,新教育实验被一些媒体评论为中国的“新希望工程”。

    尽管新教育实验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但是它的成长同样也是困难重重。尽管事实已经不断证明新教育实验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但是在分数的压力下,许多学校仍然心有余悸,不敢放开手脚。所以,我认为,中国的教育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开放,需要进一步的“解放”。

    民间的力量是巨大的,民间的智慧是无限的。你给民间多大的舞台,它就能够创造多大的精彩;你给民间多大的空间,它就能够演绎多大的辉煌。希望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更多地汲取民间的教育智慧,更多地引入民间的教育资本,更多地释放民间的教育能量。一句话,期待教育的更大“解放”。解放了民间,也就解放了自己。

    作者小传

    朱永新,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苏州大学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先后求学于江苏师范学院(现苏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主修教育心理学,一直攻读到博士后。曾任苏州市主管教育的副市长。有人称,在中国众多的市长中,朱永新是学教育、研究教育、主管教育的第一人。

    20年来,在国内和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发表有关教育的论文400余篇,出版了多本论著。著有《朱永新教育文集》(十卷)、《中华教育思想研究》、《困境与超越——当代中国教育述评》、《心灵的轨迹——中国本土心理学论稿》、《我的教育理想》、《一次梦想的远征》、《我在政协这五年——一个民主党派成员见证的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等。

    2007年第七届中国改革十大新闻人物、中华十大财智人物,2006年中国十大教育英才,2005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候选人,2003年《南风窗》“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

    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

    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以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亲自做出的恢复高考、对外派遣留学生的重大决策为起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踏上了日新月异的新征程,中国教育也迈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步伐。30年来,中国教育经历了大变革、大发展、大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但是,发展不能替代改革,应当承认,中国教育的现实与理想的教育、人民满意的教育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时刻,我们有必要在纪念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用科学发展观的理性光芒来审视当今教育的现状,并在世界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以及全球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在中国社会波澜壮阔的深刻变革中去思考中国教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最近,对未来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在紧锣密鼓的制定过程中,并将交给公众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与创新将要继续推进。

    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本版新开辟一个栏目——“教育的期待”,欢迎教育改革的实践者、教育工作者和青年读者来这里发表你的看法,说出你的期待。

    来稿请寄:北京市东直门海运仓2号中国青年报教育科技编辑室

    邮编100702

    电子邮箱:jiaoyu@cyd.net.cn

    ——编者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