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9日
星期
全国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年建设硕果累累,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助推——

沈阳踏上工业振兴新起点

本报记者 迟洪江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0-29    [打印] [关闭]
    2005年8月26日,全国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落户沈阳。

    经过沈阳市各级团组织3年多的艰辛探索与追求,“示范基地”建设成绩斐然,为踏上振兴新起点的沈阳提供了强大助推,为落实“青工技能振兴计划”提供了路径选择,把广大青年与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历史任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为满足高校学生“加强实用技能,提高生存本领”和青年工人“带着问题来学习,拿着成果去实践”的双重要求,“示范基地”开设了技能证书和学历证书“双证”培训班。

    2006年6月3日,第一期“双证培训”开班。技能班实际培训成本在5000元以上,为给更多的学生提供机会,团市委为学员负担了80%的学费。为弥补了大学生实训机会不多的缺憾,2007年的第二期“双证”技能班增加了中德合作办学项目——德国数控切削技术的内容。截至目前,已有85名大学生取得数控车工高级技能证书或德国商会AHK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就业率以及签订就业协议率高达90%,薪酬待遇远高于同期其他学生。

    据中国人才报告统计分析,人才总量每增长1%,拉动经济增长1.28%,经济增长对人才总量增长的弹性系数为1.28。这些都充分说明,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队伍,不仅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也是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希望所在。

    由此,团沈阳市委依托完备的工作体系,以沈飞、金杯等10个全国青年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和技能鉴定站为重点,以基层二级普训和基地办一级普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数控、工具钳工、普通车工、维修电工等近百个工种的实操普训,以及计算机、英语等理论知识普训培训青年技工4万人次,探索形成了基地办和各企业双向互动,各种培训资源广泛参与,培训工种全方位,培训对象多元化的青年技能人才建设新局面。

    技能普训让青工搭乘“技能高速列车”,与此同时,团沈阳市委还推动团志班、“五型”班组、“五小”成果大赛等群众性创新创效活动,致力于打造沈阳技工品牌,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创新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同时,团沈阳市委以全国大赛的比赛工种为参照,连续4年举办了15个工种以上的沈阳青年职业技能大赛。

    今年的沈阳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在原有车工、钳工等传统工种的基础上新增了客运驾驶员、青年婚庆礼仪服务等比赛项目,引导青工战线广大青年投身到现代服务发展中去,推进“优化结构年”活动深入开展,全市1万多名青工参加了比赛,大赛的群众性、示范性、实用性越来越强。

    然而,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人们普遍重视高层次学历教育、轻职业技能培训,习惯将技术工人当作体力劳动者,戏称“蓝领”或“灰领”,甚至将其放在无足轻重的位置,极大挫伤了青年技工的工作和学习热情。

    针对这一状况,沈阳市积极倡导“技能人才同样是人才”、“高技能人才是社会精英”的价值观,使争当技能人才成为更多青少年的人生追求。在对各级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沈阳选手予以重奖的同时,还评选表彰“沈阳十大杰出青年技能人才”、“沈阳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和“沈阳十大技能家庭”。在全国率先把每年的9月5日作为“沈阳青年技工日”。从技能创新、工业文化等多个角度,展示沈阳青年工人的时代风采。

    今年的“技工日”,在团市委积极倡导下,成立了沈阳青年技师协会。据业内人士讲,它的成立,填补了国内在青年高技能人才自组织这一领域的空白,是全国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