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赛证明自己
“带来的工具都是平时用着最顺手的。”丁华中手里拎着的小旅行包跟大工具箱形成鲜明对比。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参加青工技能大赛了。
2006年,丁华中自信满满赴沈,结果“发挥失常,只得了第七名。”“80多名全国各路高手参赛,得第七已经很不错了!”院长王一民笑睨了爱徒一眼。丁华中低头不语,上次同行的队友在钳工工种的比赛中拿了亚军,从平时的作业水平来看,丁华中还略胜他一筹,所以不免有些不甘。
今年25岁,已留校执教的丁华中通过技能大赛取得了高级技师证书,这一次,他是奔着“全国技术能手”称号来的,当然,也为了弥补两年前留下的遗憾。来比赛前,他已经把“劲敌”研究透了,“哪几家厉害我们心里都有底儿。又不是第一次交手”。
“丁老师很厉害,就是运气不好,属于一比赛就‘失常型’。”队友替他惋惜,而丁华中似乎并未受到上次失利的影响。今日故地重游,他既紧张又兴奋,并把这归结为大赛前的正常情绪反应。
丁华中在“高手”中算是低调的,他对自己的估计总是很保守。“目标就是发挥正常水平”。他说,“漂亮话说在前面没意思,等着看成绩吧!”
跟丁华中比起来,小伙子杭巍显得更加兴奋。他坚信,自己即将迎来的是又一次“破格”升级。
年长一些的技术工人,恐怕很难接受这样的现实——一个刚满20岁的“嫩头”会经过数次破格升级成为一名技师,而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如果表现足够出色,他还将继续“破格”成为一名高级技师。
杭巍有些腼腆,话不多,但如果你问他这次参赛的目标是什么,他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你——铣工第一名。
有人带着明确的目标来参赛,有人却谦虚地到赛场上来“学习”。
“没想过拿什么名次,就是来学习学习。”与许多选手具有丰富的大赛经验相比,高正鑫取得的最高级别的技能比赛奖项就是厂办技能大赛钳工第一名,“基本上是没有比赛经验”。
这是高正鑫第一次参加国家级的技能比赛,也是他所在的中央金融代表队首次派人参加“振兴杯”。
“过去一直知道‘振兴杯’技能比赛,但都是通过省里选拔报名参加的,从来没有自己直接选拔组队来过。”中央金融代表队领队、中信重工团委书记杨磊介绍,中央金融代表队由两名钳工、一名铣工和两名计算机程序设计员组成,所有参赛选手均由中央金融企业直接选拔报送。
“以前至少要有4年工龄才能参加岗位定级考试,现在直接参加比赛,拿到名次就升一级,多好!”高正鑫还是一名中级技工,他希望通过本次大赛发现自己的不足,回去多加练习。
同样是第一次组团参加“振兴杯”,国家机关代表队看起来特别轻松、从容。一师三徒全部来自中国科学院,只参加计算机程序设计比赛。
王海龙今年上研究生二年级,颇具骨感的面颊衬得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小伙子爱笑,什么话茬都能很快接上,大赛的一切在他眼里都很新鲜。王海龙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自己报名参加“振兴杯”不为证书更不为找工作,单纯出于兴趣。
“地方上的选手更多精于实际操作,而我们对科研更在行,但科研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王海龙告诉记者,这次就是来交流的,“万一拿个名次当然更高兴了!”
从志愿者手中接过欢迎花束,一路捧到签到处,王海龙显得很兴奋,看不出半点紧张。“不是有句话么:要在战略上蔑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眨眨眼,他笑了。
本报沈阳10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