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团组织吸引、凝聚青工的磁石
2005年,第一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开始前,钱雪松觉得,大赛最多能给成绩优异的青工带去破格提高技术等级的机会,为企业带去一些荣誉罢了。然而,作为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飞”)的团委书记,他当时不会想到,2005年竟会成为这家大型重工业企业共青团工作的转折年。
向“上”找经验
在重工业企业,技工水平高低决定了企业产品质量的好坏,决定了企业利润的多少。企业团委的工作就是尽最大可能地提高青工技能水平,搞技能竞赛是最常用的工作手段。
沈飞搞青工技能竞赛的时间比“振兴杯”要早8年,然而沈飞青工技能竞赛的腾飞却是在“振兴杯”之后。
“当时得知拿到名次能破格晋升等级,好多年轻人都报名参加了。”钱雪松感慨地说,“组织比赛还是要靠政策激励。”
第一届“振兴杯”结束后,《沈飞公司各类技能竞赛奖励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就出台了。根据规定,员工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取得全国冠军的奖励两万元,全省冠军奖励1.5万元,全市冠军奖励1万元,公司内部技能竞赛冠军奖励1000元。
掐指一算,钱雪松说,今年公司已经拨付各类奖金10余万元。但他知道,奖金不是吸引青年技工最重要的手段,他们参加比赛最大的愿望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以得到破格晋升等级的机会。
“‘振兴杯’是团中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举办的,那我们‘沈飞杯’也可以由沈飞团委和沈飞人事处联合来搞嘛。”自此,沈飞内部的技能竞赛有了人事处的专场鉴定,“沈飞杯”一下子火了起来。
沈飞集团的“振兴杯”老将崔忠友每次看到自己的徒弟们参加青工技能竞赛都会有些“手痒”,“其实大家水平都差不多,但因为有比赛,年轻人还会专门找时间加强练习,对技术提高有好处”。
今年,沈飞青工技能大赛还在借鉴“振兴杯”的基础上有了创新。“我们鼓励文职员工参加技术工种的比赛,鼓励技术工人参加文职工作的比赛,大家串着来。”钱雪松说,已经有些技术工人主动报名参加英语能力竞赛了。
向“下”找项目
企业团组织通过总结参加高级别技能大赛的经验,以此提高自身组织竞赛的能力,团的领导机关则通过开展走进企业的技能大赛为基层团委更好地服务青年找到了“出口”。
王冰没有想到,原本动员起来有些费劲的企业青工技能比赛,找到政策支持后,事情就变得简单多了,“每年开赛时间快临近的时候,心急的人会主动来问我究竟什么时候比赛?”
王冰是上海电气集团的团委书记,在他心里,承办市级“李斌杯”职业技能大赛是团委每年的大事情。而这一赛事在七八年前还只是上海电气集团企业内部的“小运动会”。当时的技能比赛完全是应企业在某段时期的特殊用人需求而生的。比如某段时间车工工作量很大,企业可以举办车工比赛,放松一下工人情绪,通过竞争提高工人的整体操作水平。
技能大赛就这样断断续续、小规模地进行,直到有一天,团上海市委找到企业团委,提出将“李斌杯”职业技能大赛纳入到市级技能竞赛名单,在劳动部门备案,拥有职业资格破格鉴定权限。“李斌杯”算是找到了“出口”。
王冰这样解释“出口”一说:参加比赛取得好成绩可以破格提高技能等级,技能等级越高工资待遇就越高。王冰说,“‘出口’就是一枚关乎青年切身利益的磁石,抓住这块磁石,技能大赛的吸引力就大了,团组织的工作就好做了。”
如今,上海电气集团下属200余家企业都搞起了小型“李斌杯”,通过与市、区劳动局合作,给每一名优秀青年技术人才提供破格鉴定的机会。
可贵的是,团上海市委的这一举动,不仅为企业内部技能竞赛的星星之火找到了“出口”,也为自己向“下”团结和凝聚青年找到了“出口”。
上海代表队领队、团上海市委青工部工作人员虞雷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借鉴与上海电气的合作模式,上海团组织还与上海旅游饭店行业协会、中药行业协会、医药商业行业协会开展合作,举办各行业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力争覆盖各类青年人群。一些民营饭店员工、外来务工人员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增加了与团组织接触的机会。
“我们选择合作行业的标准只有两个,适合上海产业经济发展需求的、青年参与度高的。”虞雷说。
实干就是最好的宣传
本届“振兴杯”广西代表队有9名青工参赛,其中至少三分之一来自柳州。这让团柳州市委城乡工作部部长黄轶君很自豪。
柳州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工业重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0多家,去年工业总产值更是突破1000亿元。在这座城市,人口多、壮小伙多、流动团员青年也多。
“青年不认团组织”一直是团柳州市委的一块心病,“说实话,多年的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企业生产的核心需求与团组织工作项目的设置多少有些脱节。”黄轶君的语气中有些许无奈,这种情况下,共青团的声音很难传播到年轻人的群体中,更别说提供服务了。
找准青年技工的需求,团组织的工作重心也便浮出水面。其实,早在16年前,团柳州市委就沿着这个思路做出了朦朦胧胧的探索。
“柳州市青年状元技术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算是全市青年工人的“联欢会”。为了把大赛办实,黄轶君和他的同事经常去市内各个企业调研人才需求和用工情况、了解青年员工的发展需求,针对摸回来的情况灵活调整每届大赛的项目设置。
2005年,“振兴杯”的“北风”从沈阳吹到柳州,“团中央给了指导方向!”这让黄轶君更加坚信团市委找对了工作的路数。自“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与本土“技能比武”顺利衔接后,团市委的“野心”更大了。2005年,团市委制定目标:5年内至少培养120名技师,而技师正是目前市内各企业紧缺的技能型人才。
截至去年,技能大赛在柳州市各企业青年员工中的覆盖面已达到80%,其中80%参赛青年的职业技能资格经过市劳动保障局的鉴定得到了提升。黄轶君告诉记者,凡在市内决赛中夺得状元的青工,哪怕是刚迈出校门,也能直接晋升为技师。而在全国技能大赛中取得名次的青工,则能享受企业发放的每月2000元的津贴补助。
贴近青年需求加之完善的激励机制,黄轶君认为,技能大赛已经成为青工成长成才的快速通道。
通过举办技能大赛,团柳州市委凝聚了市内企业的资源和力量,日常工作更方便了。更重要的是,“干实事就是对共青团最好的宣传,比任何新闻报道都管用。”黄轶君有感而发,“只有切实服务于青年成长发展的需求,才能更加贴近青年!”
本报沈阳10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