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技能人才托起中国制造
如果以为他是个经理,可就错了。他只是长春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铸造模具设备厂的钳工。和他一样,在一汽配备了公务用车的普通工人还有多位,他们享受的是高级经理的待遇。
李凯军虽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但技术是出了名:车、钳、铣、刨、电,样样有“绝活”。曾在首届中国国际技能大赛上获得过钳工组第二名,在全国大城市创新创效成果大赛一举夺冠,还是长春市劳动技能大赛上的状元。
他因此得以进入一汽人才的“绿区”,破格成为一级操作师,并成为公司继“全国第一模”李黄玺之后,第二个享受高级经理待遇的工人。
“像李凯军这样的技术工人,都是企业的宝贝,再好的发明创造也要在他们手中变成产品。”一汽集团负责人认为,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的重要基地,更需要大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勤奋敬业、技能精湛、素质优良的技能型劳动者。
目前,中国制造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其规模已居世界第三位,制造业约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0%,财政收入的50%和外汇收入的75%。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制造业就业人员占的比例已经达到87.0%,吸纳了一半城市就业人口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口,制造业已成为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产业领域。
然而,近些年来,制造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与制造业迅猛发展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提高制造业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缺乏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这已引起了我国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技能人才缺失成为企业发展瓶颈
沈阳因重工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辽老大”、“沈老大”之称,而位于城西的铁西工业区则是沈阳工业的重中之重。在北二路两侧,聚集了沈阳机床一厂、三厂、锅炉总厂、有色冶金总厂、新兴印刷厂、汽车齿轮厂等十几家超大规模企业。透过工厂的围墙,高大的厂房,纵横交错的铁路,仍然依稀可见这些大厂当年的辉煌。当年这些企业,规模都在几千人上万人,每天上下班,北二路的交通堵塞,当时是沈阳市政府头痛的大事之一——后来市长不得不出面协调各厂,把各厂的上下班时间错开。
但是不知什么时候,沈阳气吞山河的豪迈气概,越来越小,越来越发挥不出来了。到上世纪90年代,沈阳在全国16个大城市的工业总产值排名中,已经一路下滑到第8位。后来,《经济日报》评选国内24个最具竞争力城市时,曾经号称全国第四大工业重镇的沈阳名落孙山。
1996年,沈阳公布的下岗人数是30万人。其中,绝大多数人是技术工人。2002年,记者在沈阳采访下岗工人王灿,他说:“你们多坐坐出租车吧,三四个司机里面保准有一个以前干过技工。”总部设在瑞典的ITT飞力沈阳泵业有限公司经理说,要在沈阳找个好装配工,到自行车修理铺就可以找到。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下岗、失业、跳槽成为技术工人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甚至成为社会的“包袱”。这种现状,导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青年人不愿意学技术,致使技能人才的培养成为断层。
当年,长春客车厂为昆明世博会专门设计了一辆流线型客车,由于车是流线型的,蒙皮、支骨架都需要特殊技术,而当时厂里没有工人具备这种技术,客车厂只好专门请回了几个60多岁的退休工人,组成“老头队”攻关,才完成这一任务。
企业职工技能水平偏低严重制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满足企业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青工技能振兴计划”使企业受益,青工成才
2004年4月,“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实施。两年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青年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是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高技能人才纳入“双高”人才(高层次、高技能人才)范围,列为人才强国战略的重点。
日前,团黑龙江省委书记张恩亮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截至2006年底,该省共培养高技能青年技术工人31279人,广大青工技能水平得到较大提升,涌现出了一批高技能青年拔尖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黑龙江老工业基地振兴对技术工人的迫切需求。
在有“共和国长子”之称的大庆油田,近10万名青工参加了建在基层小队的“青工岗位技校”,掀起了学技术、比技术的热潮。他们充分利用工作时间和岗位上的相关操作设备提高岗位技能,形成了一个具有专业技术学校管理模式、分散学习训练运行方式的青工岗位技能提升项目。“‘把工作岗位建成学习技术、提高技能场所’这样的模式,有效解决了工学矛盾,增强了培训的实效性,受到了青工的热捧。”大庆油田团委书记许青春说。
同样,在大庆炼化公司,青工技能培训与青年岗位能手、“五小”活动、创新创效结合起来。该公司连续8年坚持开展“点子”成果评比工程,目前,已经评选出有价值点子5917条,评选出“金点子”、“银点子”、“铜点子”179项,这些合理化建议和发明创造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累计创造经济效益4000多万元。
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基层采访中了解到,“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得到许多企业领导的高度评价,“它就如一场‘及时雨’,既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又满足了青年的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
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团委书记董英贺说,通过提升青年技能人才的培养,企业效益大增,仅今年1~9月,该企业就收到130多亿元“订单”。“而在过去,因为缺少技能人才,有了活都不敢接。”
企业受益,个人成才,“青工技能振兴计划”达到了“双赢”效果。
开辟青年技能人才认证的“绿色通道”
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技能培训是基础环节、技能竞赛是驱动环节、技能鉴定是核心环节,然而评价机制不完善、激励体系不科学一直是困扰高技能人才成长的深层次原因。
按照过去沿用的青工技术等经晋升考评办法,从初级工到技师至少要14年。时不我待,各级团组织在推进“青工技能振兴计划”时,创造了企业自主鉴定、基地鉴定、“大赛”鉴定等方式,为广大青工技能鉴定开辟了“绿色通道”。
从国家级到省市级的青工岗位技能大赛,更是激励了一大批青工脱颖而出,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青年工人王学敏,24岁那年实现“两级跳”,被破格晋升为高级技师,一时被传为佳话。在2004年10月,他先是在哈尔滨市第六届青工岗位技能大赛中夺得电焊工种第一名,被破格晋升为技师;两个月后又在团中央主办的东北地区重点城市哈尔滨邀请赛上再次摘得桂冠,被授予“全国青年岗能手”称号,并被破格晋升为高级技师。
黑龙江省青工技能大赛政策规定,凡属《中国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范围的工种,在省级大赛区中获得第一名的选手,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破格晋升高级工人技师;获得第二名至第五名的,在原技术等级基础上晋升两个等级;其余参加决赛选手理论、实际操作考核双合格的,在原有基础上晋升一级。近4年来,黑龙江省先后举办两次全省青年岗位技能大赛,共涉及26个行业67个工种,有1200余名青工获得省级青年岗位能手称号,结师徒对子11.5万对,培养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36000余名。
应该说,技能大赛作为一种特殊的评价认证方式,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中功不可没。
本报沈阳10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