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营开赛第一考
“他在做二进制换算题。”徐棣压低声音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时间刚刚过半,13页的试卷已经“消灭”了11页,这速度不慢,“但看似简单的题目也许暗含玄机,速度太快也不见得就是好事,要有周密的思考”。
理论考试是“振兴杯”决赛的第一场大考,3个工种全体参赛选手首次聚齐,迈开比学赶超的第一步。
今年,徐棣担任计算机程序设计考试的裁判长,这是他第三次加盟“振兴杯”。他告诉记者,在设计技能大赛理论考试题目时,更偏重于考核选手的编程思想和编程方法,这跟“纯理论型”的社会考试有所不同。“计算机程序员要有宏观的工程思想,这是这次考核的重点”。
最让徐棣得意的题目是“不定项选择”,最能考察选手的知识点是否扎实,考虑问题是否全面。几道选择题难倒英雄汉,昆明铁路局信息中心中级工杨彦忠就是其中一位。
走出考场,杨彦忠感觉不太好,他有一长串的感慨。在铁路系统,彦忠算是小有名气的计算机才子,喜欢看书,是自学成才的典范。“比资格考试的题目还难,涉猎面太广了,考核内容也比较细,这回书看得再多也不管用。”有些遗憾,但彦忠并不气馁。“来参加全国性比赛,我就是为了看看高手到底有多高!”
装备钳工竞赛是第一次登上全国比赛的舞台,这让64岁的“老钳工”、裁判长刘介臣十分兴奋。他这样形容装备钳工工作的重要性:一块手表的好坏与装配技能的高低有很大关系,由一个技术高的钳工来装配,时间走得更准。
为了让装备钳工的全国比赛更有看头,刘介臣在机械基础、金属材料、装配工艺学等考点之外,还特地加了一道手绘复杂零件图题。他说,这种题对中级工来说是一种能力提升,对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来说则是一种考验,“知识面如果不够广,不一定能做得出来。”
刘介臣强调,这次笔试出题的特点并非难题、怪题,而是题多。“没有难度很大的题,但题量大,涉及知识点多,只要你学过就会做,怕就怕你没学过。”他说,“根据这个题量,几乎没有人能在1小时内答完。”
铣工裁判长安立平在笔试题上也有自己的“杀手锏”—立式加工中心数控编程技术。铣工是机械加工领域的传统行业,承担零件铣削加工和复杂型面加工工作,如今,一些企业已经开始用立式加工中心取代普通铣床,对从业者数控编程技能要求提高。
“技校有专门的数控专业,但那些学生只会用数控,其他不会。这次大部分题都是普通基础题。”安立平介绍,铣工笔试主考复杂零件加工工艺、铣床机械基础知识和测量题等基础知识点。
尽管在笔试中被两道从没见过的题难住了,但铣工选手杭巍依然对自己在笔试中的表现自信满满,他在笔试结束后打听了一下,几乎每个参赛选手都有几道题不会做。杭巍提前半小时就做完试卷,但他没有多花一分钟再去钻研之前不会的两道题,他说:“见都没见过的题,是我知识点的空白,再看也没用,不如回去后到书上翻翻找找,填补一下空白知识点。”
在安立平心目中,只有既懂传统工艺又懂数控编程的“技能全才”才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铣工。
本报沈阳10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