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新城市理念。建设滇中特色大城市是一项新的宏伟工程,必须以新的理念引领城市发展,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要树立以下五个理念:城市以功能比强弱;城市以文化论高低;城市以空间视优劣;城市以环境优劣定胜负;城市以特色显个性。 (二)做好城市规划。建设滇中特色大城市要按照“站位高、定位准、谋划远、富规划、穷建设”的要求,科学编制好楚雄滇中特色大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城市规划要树立“跨越与整合”、“共生与经营”的理念、坚持规模化组团发展原则、土地集约使用原则、产业集群发展原则、功能区域合理分配原则、高效交通联系原则,突出规划的前瞻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保证规划科学、系统、可行。 (三)做大城市规模。楚雄市要建成滇中特色大城市,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必须达到大城市的标准要求,即:城市人口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50万人以上,城市建城区面积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50平方公里以上。为此,城市发展要站在省州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和城市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突破行政区域界限,跳出楚雄谋划楚雄,走区域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路子。综合考虑楚雄市水资源、土地空间的承载力,滇中特色大城市规划范围将楚雄市主城规划区面积由原规划的49.8平方公里拓展为12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规模由原规划的45万人调整为85万人,为滇中特色大城市建设预留了足够的发展空间。 (四)做优城市布局。《楚雄市城市发展(构建滇中大城市)战略规划》确定楚雄市总体的城市空间拓展原则是:“东进、西优、南联、北控、中聚”,即空间东进、产业西联、农业南优、生态北控、功能中聚。 (五)做强城市实力。要增强城市的硬实力,必须高质量、高标准建设一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发展一批产业项目,整合辖区一切经济资源,调动各类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品位,扩大经济规模,增加经济总量,提高产业、产品和环境竞争力,把城市经济做大做强;要增强城市的软实力,必须发展城市文化,培育城市精神,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六)做全城市功能。要加强城市的基础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不断完善城市的积聚和扩散功能,为经济发展和城市综合水平的提高提供良好的平台。 (七)做壮城市经济。一是要加快发展工业经济;二要加快发展商贸经济;三要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四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经济;五要加快发展旅游经济;六要加快发展会展经济;七要加快发展楼宇经济;八要加快发展园区经济。 (八)做特城市产业。楚雄市要建成滇中特色大城市,关键和基础在于产业有特色。楚雄市最具有特色的产业是天然药业、绿色食品加工业、生物能源和烟草产业。此外,葡萄、茶花、文化旅游业也可作为潜在特色予以培育。 (九)做活城市经营。近年来,楚雄市在经营城市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十)做旺城市人气。人气、商气是城市生命力之根本,也是城市繁华程度的标志。一个城市若人气商气不浓,就没有活力。 (十一)做精城市建筑。应突出地域性与文化性,加大对楚雄地域生态文化和彝族民居文化的挖掘、创意、开发、推广和保护力度,把山、水、园、林生态环境和楚雄彝族的地域人文、风俗民情、民族习惯、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有效融合,体现人与环境、人与建筑的融合以及“天人合一”的生存理念,形成楚雄彝族建筑文化的独特风格。 (十二)做美城市环境。我们要软硬兼顾,在保护和建设好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下决心整治和建设社会服务、政策法制、人文道德等软环境。 (十三)做靓城市形象。要注重城市形象的包装和推广,凸显历史文化脉络,汲取现代文化精粹,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独具个性、彰显魅力的城市形象。 (十四)做浓城市文化。楚雄市要建成滇中特色大城市,必须大力培育城市文化,关键在于突出彝族文化特色。 (十五)做铸城市精神。当前,楚雄市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大力培育和弘扬开放创新的时代风尚、文明诚信的社会风气、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热情宽厚的人格魅力等城市精神品质。 (十六)做响城市品牌。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楚雄城这座“居住者自豪、投资者满意、来访者羡慕”的现代化中等生态园林城市初具雏形。特别是通过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项目的规划建设和桃源湖片区民族特色街区的改造以及举办“两会一节一庆典”(中国彝族文化展演会、云南民族民间文化博览会、中国楚雄彝族火把节暨楚雄市建市二十五周年庆典)等多种形式,使楚雄市的彝族文化和彝族建筑特色得到充分的展示和提升,楚雄是“彝人故里”,是“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的品牌形象逐渐打响。 (十七)做细城市管理。楚雄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市容市貌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显示了浓郁的现代气息。 (十八)做高市民素质。市民素质的提高程度标志着城市文明发展的水平,没有市民素质的普遍提高,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谐就无从谈起。 (十九)做宽融资渠道。楚雄市构建滇中特色大城市,只有走经营城市的道路,进一步创新投融资体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建设资金的困难。 (二十)做实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产业和城市发展的“先行资本”。要充分认识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每年的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安排上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给予重点倾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