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31日
星期
一周读报

重建国际金融秩序,谁主沉浮

李鸿文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0-31    [打印] [关闭]
    华尔街金融海啸引发全球经济危机,注定使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亚欧峰会格外引人注目。

    叶鹏飞先生在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负责任大国的难处》,谈到中国如何面对这场海啸带来的威胁与机会。文章认为,这场危机已经冲击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号召力,国际上开始出现了对所谓“英美模式”的检讨。亚欧峰会要求改革的对象,就是针对“英美模式”,而11月的华盛顿峰会,恐怕将打响改革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第一枪。在亚欧峰会一片拥簇中国的声势里,北京的表现异常谨慎,在表示支持改革现有体制的同时,还强调中国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中国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就是对全球金融市场稳定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

    该报评论员杜平的专栏文章,关注到中国经济增长幅度的放缓,其肇因在于出口市场因金融危机而萎缩,与奥运会闭幕没有必然关联。中国经济增长也许会继续放缓,但其发展战略以及尚未开发的巨大潜能,将使经济增长的奇迹持续下去。

    中国需要金融创新,更需要金融市场的监督——这是亚欧峰会上中国发出的重要信息。而路透社发表的相关评论则是另一番解读,认为中国是在“冷对金融新秩序”,是“自扫门前雪”。这篇评论即使不是恶意歪曲,至少有点“以己度人”的意味。就在亚欧峰会闭幕不久,温家宝总理在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上指出,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是当务之急,也是有利时机,并提出了完善国际金融组织体系、改善国际金融监管体系,以及加快推进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建设的三点意见。这表明,在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中,中国是一位负责任的重要参与者。

    与路透社不着边际的评论不同,法国《费加罗报》则发表《萨科齐成为欧洲新强人》一文,着力推销了一把法兰西的“民族英雄”。文章说,人们以前不大容易想像欧洲会成为全球第一个建立一种独特政治结构的地区,而这一结构将结束欧盟委员会监督和组织的扩大进程。这场“政变”的发起者不是别人,正是法国总统萨科齐。文章露骨地吹捧:“德国总理默克尔曾顽固地扮演1806年普鲁土王后路易丝面对狂暴的拿破仑的角色。然而,这一次,萨科齐却与其著名前任拿破仑不同,他并未打碎餐具,将其观点强加于一个惊恐不安和迟疑不决的德国女人,因为巴黎-伦敦轴心的出现己足够了。”

    德国人肯定不会同意《费加罗报》对默克尔的描述。“德国之声”的相关评论从亚欧峰会中,观察到“金融危机让默克尔与北京靠近”。默克尔上周六结束了对中国为期3天的访问,主要议题是如何战胜世界金融危机,她要求将新兴国家中国和印度等国纳入建设新的世界金融体系的行动。文章赞美默克尔“为德国企业界打开了通往中国的大门”,但作者可能忘了,当初关闭这扇大门的不是别人,正是《费加罗报》所形容的这位“惊恐不安和迟疑不决的德国女人”。

    人们常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欧洲媒体的评论或多或少给人“旁观者迷”的印象,正好与美国媒体营造的“当局者清”的表象相映成趣。《时代周刊》发表《中国将如何熬过金融风暴》,断言中国能救自己就算万幸。文章认为金融风暴开始形成之时,中国似乎有供应充足的雨衣。但事情的发展证明,那些雨衣“有漏洞”。《纽约时报》专栏也谈到了作为增长引擎的中国如何面对全球衰退,文章认为中国最需要的是现代经济较柔软的方面——医疗网络、降低学费、改善不完善的社保网络。

    是的,这些建议也许很中肯,但身处这场金融风暴源头的美国,又该做些什么呢?美国国会通过的那些一揽子救市方案,也许能暂时打消人们内心的恐惧,但如果不能清算体制内的贪婪,恐惧还会如影随形,而下一场风暴,也许更猛烈,更残酷。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