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31日
星期
一个“马书记”忽悠3万人上当受骗,涉案金额近13亿元;一个“王木匠”骗取
两级政府土地使用权及相关被害人资金总价值17.09亿元

两个巨骗的行骗轨迹

本报记者 李玉波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0-31    [打印] [关闭]
    10月27日,通过编织暴富梦,在不到4年时间诱骗3万余名群众把12.79亿元血汗钱投入“万里大造林”绿色陷阱的主角陈相贵、刘艳英等10名被告人,因涉嫌非法经营罪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受审。

    更令人深思的是,在西部诈骗且屡屡得手的骗子,并非陈相贵一伙。3个月前,“西部建造CBD航母”计划的缔造者王细牛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王细牛和他的所谓金鹰集团,先后骗取两级政府土地使用权以及相关被害人资金总价值17.09亿元。

    这些骗子是因何得手,又是凭何种手段将数万人、甚至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忽悠得团团转呢?

    两个小人物的“大作为”

    万里大造林公司打出“用5年时间投入100亿元,在长江以北14个省份造林1500万亩”的公益旗号,却以托管合作造林高回报零风险为诱饵,通过虚假宣传和培训洗脑,不断发展业务人员认购或介绍他人认购“林权”,诱使全国3万多名群众投资所谓速生丰产杨树林,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变相吸纳资金,转让林地(林权)43万余亩,涉案金额达12.79亿元。

    迄今为止,还有不少被骗的人在为陈相贵和万里大造林公司鸣不平,可想而知“万里大造林”的骗术是多么“深入人心”。

    在陈相贵等待法律判决的时候,另一个合同诈骗的主犯王细牛被一审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号称总投资30亿元宁夏CBD中心和银川金鹰国际村项目群规划,号称总投资53亿元的呼和浩特金鹰国际CBD中心”,浮华散去,“金鹰”折翅,神话便不攻自破。

    经查实,从2001年9月至2007年,王细牛与他人利用合同诈骗,在没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的情形下,骗取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和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政府土地使用权以及相关被害人资金总价值17.09亿元。

    根据公开的资料显示,陈相贵曾当过森林警察,复员后摆过摊儿,后来靠卖洗衣粉起家,在不少人眼里他的确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物。

    可就是这个小人物,从2002年开始,他先后注册成立了辽宁万里大造林公司、内蒙古万里大造林公司、中国万里大造林集团公司等多家公司来实施自己的抱负:“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造林1500万亩。这个数字在别人眼里觉得挺大,但是根据我的愿望,恨不得将全世界荒漠的土地都变成森林。”

    2003年,正当陈相贵以极低的价格,在内蒙古的一些地区以几元、十几元、几十元不等的价格,从村集体、农牧民手里承包、租赁荒沙地开始他所谓的速生丰产林项目的时候,王细牛已经完成了一个小人物——湖北省孝感市隆感湖农场卫生院的木匠向“爱国商人”的转变。

    2001年8月9日,在中国宁夏投资贸易洽谈会上,王细牛以港商的身份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正式签订了开发建设宁夏银川市110万平方米、投资总额30亿元的城市开发、改造项目合同。

    此时的王细牛或许有些忐忑,他的港商身份实际上是1年前出资1万港币在香港注册成立了香港金鹰国际集团投资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长得来的。他很清楚,自己的公司,属于无办公场所、无员工、无资金、无任何经营活动的“四无”公司。

    我们无法考证王细牛的发家轨迹,但我们已经依稀看到了王细牛的大抱负:在“祖国西部建造CBD航母”。

    诱惑:超出心理底线

    陈相贵不是慈善家,他承包土地种植速生杨或许有生态的考虑,归根结底是为了钱。

    万里大造林公司公开向购买人承诺:林地8年后每亩林木蓄积量达到12立方米,10年后达到15立方米等“高回报零风险”的手段,将这些栽上树苗的沙地以每亩2668元的价格,卖给全国各地的客户。

    公开资料显示:在万里大造林公司销售的巅峰时期,万里大造林公司在全国12个省、市区设立了近100家分公司,发展招聘的业务人员、销售人员将近9000多人。

    万里大造林公司的公开承诺,超出了一部分人的心理极限:在中国大造林公司的宣传册上,承诺林木可获得年均44%的收益。最醒目一句话是:“投入2.66万元买10亩林地,8年后回报18万元”。

    陈相贵和王细牛深深领会了小和大的辩证关系。

    王细牛也知道,只有大建设、大项目才可以打动政府。

    利用合同,王细牛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和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两级政府分别画了一个巨大的蛋糕——只要政府出地皮,就能换回30亿元和53亿元的大投资。

    王细牛等通过重组公司,隐瞒事实真相,先后骗取两级政府的土地使用权;然后,又以政府土地为资本,骗取投标单位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工程款和材料款、银行贷款以及非法集资等合计17.09亿元。

    包装下的“道德”

    麻雀迅速地变成了凤凰。陈相贵的身份,迅速从一个纯粹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家,转变为一个“名人”。他投资《刘老根》电视剧,扮演了马书记的正面的角色。随着《刘老根》电视剧的走红,陈相贵的知名度也得到了最大化的提升,去哪办事,都有人认识他。一个企业家,又是一个演艺界的不大不小的名人,办起事来很方便。

    此外,他在设计骗局时,就为客户构建一个绿色的梦,一个道德的梦,让所有被骗的客户相信,在挣钱的同时,也能为国家的生态建设尽一份力。

    而名人、明星的参与,让陈相贵“绿色的梦、道德的梦”的骗术更具有公信力。

    名人效应被万里大造林公司和陈相贵用到了极至——请明星代言,与名人和领导人合影并四处张贴炫耀……

    万里大造林公司利用小品作者何庆魁和笑星高秀敏在公众心中的可信度为其代言,博得公众好感;还利用知名电视节目主持人为其“万里大造林、利国又利民”造势。

    当然,仅凭明星造式是不够的,陈相贵通过各种手段获得“中国农村十大致富带头人”、“中国民营造林第一人”、“中国改革十大新闻人物”、“中国最具有影响力企业家”等称号。2006年至2007年,万里大造林向全国405家媒体投入了5000万元,做有偿新闻或广告宣传。这一切,都只有一个目的,让更多的人参与万里大造林迅速致富的神话。

    内蒙古公安厅经侦总队一位负责人表示,如果没有明星为其造式,没有媒体大肆宣传,“万里大造林”不会得到那么快速的,滚雪球似的发展的。

    王细牛自称旅居海外10多年,当了解到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让他这位“爱国商人”激动不已,毅然决定回国,为祖国的经济繁荣出一把力。

    “西部的落后让我更为震惊,一种作为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感推动着我,让我产生了巨大的动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王细牛短短的几句话,就勾勒出自己“爱国商人”的外形。

    在公众眼里,王细牛不仅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头上还有诸多公益慈善的“光环”。

    有公开报道称,他曾首期出资人民币2000万元,注册成立了中国首个非公募基金会“郑泽——公益救助基金会”,并与多个国家部委和行业协会签订了救助地方特困人群和贫困地区农民的协议。

    而且,2004年,中国西部大开发5周年回顾活动组委会授予王细牛“西部开发杰出贡献奖”;2005年1月,世界华商促进会授予其“爱国企业家”和“杰出爱国人士”荣誉;2005年2月,国家建设部授予王细牛中国建设系统“优秀企业领导”称号;2005年3月,国际名人交流中心和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委员会授予其“世界杰出人士”并颁发“企业管理成就奖”……”

    就是这些“荣誉光环”,为王细牛的CBD航母提供了更强的助推剂,直到更多的政府部门和更多其他受害人上当。

    政府是什么角色

    事情出了,很多人被骗了,为什么有如此多的人对骗局深信不疑,不得不让公众在心里打上大大的问号。

    受骗的投资人真的相信陈相贵和王细牛,相信他们的“万里大造林”和“建造祖国西部CBD航母”的神话吗?

    2004年1月,内蒙古万里大造林有限公司在内蒙古通辽市注册后,该公司是作为当地的政府部门引进的一个成功项目向客户推荐的。

    2006年,通辽市林业局在《万里大造林公司在我市造林及运营情况》中表述:由于该公司采取了生态建设产业化运作模式,部分林地当年造林当年流转,这种经营机制改变了传统林业必须到林木采伐时才能“变现”的历史,使林业的远期经济效益在近期得到了直接显现,使广大林农认识到,投身林业生态建设,不仅能改善生存环境,也能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从而有力地带动了商品林基地建设的快速发展。

    就在通辽市林业局得出这个结论时,内蒙古公安部门已经开始调查内蒙古万里大造林有限公司。

    “2007年内蒙古六十年大庆献礼重点工程”、“总投资53亿,打造西北地标建筑”,当呼和浩特政府原址、呼和浩特公安局原址被炸的那一刻,这个被称为当年呼和浩特市招商引资第一号工程的——金鹰CBD项目就与政府捆在了一起。

    应该记住两个时间:2005年3月18日、 2005年5月17日凌晨5时26分。

    2005年3月18日,呼市党政领导考察团一行到银川考察金鹰国际在银川的投资项目。

    2005年5月17日凌晨5时26分,呼和浩特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大楼轰然倒下,为当年呼市“最大引进投资项目”金鹰国际CBD让路。

    资料显示,该大楼2000年12月28日投入使用,高11层,建筑面积16380多平方米,这栋大楼主体建筑政府直接投资近8000万元,除公安局大楼外,为了建设金鹰国际CBD占地需要,呼和浩特市还先后爆破拆毁了原市政府大楼及龙海商厦等建筑,拆迁面积达50多亩,按当时合同约定应补偿被拆迁单位共2.5亿元。

    王细牛进入呼和浩特第一天起,就充满了争议。他有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在本行业的信誉度如何,这些都是问号。可如此大的一个项目,从考察到签约,只用了两个月时间。

    有关部门在一些地方调研发现,不少地方领导出于相互攀比等考虑,普遍存在重外资、轻内资,重大项目、轻小项目,重服务增量资产、轻服务存量资产等现象。

    有评论认为,需要反思政府的招商政策和“媚商情结”。假港商行骗之所以能够得逞,与此不无关系。要是他假扮的是内地建筑商,或许很快就会被识破。

    当前,一些地方把做大GDP的希望寄托在招商引资上,出台各种政策鼓励招商引资,尤其是对港商、台商、外商等另眼相看,不惜打“擦边球”甚至违法违规。行骗者正是利用了一些地方的这种“良好投资环境”来大肆行骗。

    办案人员与王细牛的一段对话很值得我们深思:

    “你知道什么叫CBD?”

    “我不知道什么叫CBD,我相信多数领导也不知道什么叫CBD,我手下人知道就行了。”

    人们始终相信政府招商引资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可付出这样的代价似乎太大了。

    这就是西部成长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吗?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