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31日
星期

高技能人才首次纳入享受
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选拔范围

本报记者 刘声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0-31    [打印] [关闭]
    今年,我国首次将高技能人才纳入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人员选拔范围。记者日前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获悉,目前各地正在进行考察、选拔工作。

    从改革开放初期80%的职工缺乏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实际操作技能水平低、达不到初中文化程度,到2007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9890万人,30年来,我国职业培训蓬勃发展,技术工人技能成长通道畅通,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升到突出地位,技能人才开发工作机制初步形成,技能人才成长环境显著改善,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能的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速度明显加快,围绕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选拔、评价、使用、激励、交流、保障、经费投入等方面的工作措施正在逐步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说。

    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升到突出地位 技能人才开发工作机制初步形成

    2007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9890万人,占全国城镇从业人员的33.7%,其中技师和高级技师429万人,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4.3%;高级工1810万人,占18.3%。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通过开展技能振兴行动,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和“三年五十万新技师培养计划”,重点解决技师和高级技师的短缺问题,加快企业生产急需的技能人才培养步伐,并以此推动技能人才队伍梯次发展。

    “我国技能人才开发工作机制初步形成,技能人才规模扩大,结构得到优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国家还通过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职工培训制度,采取集中培训、名师带徒、鉴定考核、技师研修、技术攻关、技术比武等多种途径,加大职业培训工作力度,强化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技能劳动者的素质结构得到改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有明显增长。

    3类机构年培训劳动者2000多万人次 职业培训体系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基本形成以技工学校为骨干、就业训练中心、企业培训机构以及大量民办培训机构为依托的职业培训体系。”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介绍。

    截至2007年底,全国有技工学校2995所、就业训练中心3173个、民办培训机构2.1万余所,3类机构年培训各类劳动者2000多万人次。技工学校突出技能训练培养特色,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一大批具有较高职业道德和掌握熟练职业技能的合格劳动者,已成为我国后备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5%以上。

    据介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今年将继续组织实施城镇技能再就业计划、能力促创业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发动具有资质的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并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培训补贴政策,加强对培训效果的监督和评估,完成每年再就业培训400万人、创业培训4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800万人的目标任务。

    据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还将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做好《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条例》审核修改过程中的相关工作。并开展《技工学校管理规定》和《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管理办法》等部颁规章的调研起草工作,进一步规范技工院校和民办培训机构的管理。

    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蓬勃开展 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初步形成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职业技能竞赛分为国家、省和市3级竞赛,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形成行政部门制定规划和政策,行业协会、地方组织实施的管理格局。

    近年来,全国举行上千次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涉及100多个职业(工种),数千万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和技工院校的青年后备技能人才参加各类竞赛,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能的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同时,在全国设立“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奖项,作为国家政府对技能人才的最高奖励。目前,全国共评选表彰100个“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和1119个全国技术能手。行业和地方也相应设立奖项,在社会上树立一批高技能人才的典型代表。

    自1994年起,原劳动保障部在全国推动实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大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全社会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初步建立由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5个等级构成的国家职业资格体系,构建技术工人技能成长通道。

    “如今,我国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初步形成,技能人才评价工作不断改进创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突破年龄、资历、身份和比例限制,不断创新技能人才评价方式,在开展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的同时,企业技能人才评价、院校职业资格认证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的试点工作也在开展。

    目前,全国已有8000万人次取得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已成为劳动者求职择业、岗位晋升、确定待遇的重要依据。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