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31日
星期
一名79岁老炼钢工的心愿——

我想把节能成果无偿传给青工

本报记者 魏和平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0-31    [打印] [关闭]
    10月29日,是第四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决赛第一天,已经79岁高龄的老炼钢工白熙敬早早起来了,他把打印好的“电弧炉炼钢优化供电技术”揣到兜里,很早来到装配钳工的比赛现场。

    沈阳有深厚的工业文化底蕴,已经连续举办了4届“振兴杯”决赛。每年大赛期间,总有很多市民前来比赛现场参观,他们中间有退休的老技术工人、有技校学生、也有高技能人才的“偶像”们。白熙敬是退休的老工人,也是“偶像”之一。

    “现在工人的生产条件和生产设备,可比我们那时候强多了!”白熙敬一边观看一边感慨地说,“说起来,我和这些年轻人算是半个同行呢,我当年是个炼钢工。”没有什么学历、靠师傅带、自学成才的白熙敬,在上世纪70年代曾创造出“自然放热节电炼钢法”,当时该技术被认定为辽宁省重大科技成果,并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全国推广,也成为沈阳工人创业史上100个全国第一中的一项技术。

    没有打麻将、打牌的习惯,也没有吸烟、喝酒的嗜好,从沈阳水泥机械厂退休后,白熙敬一点儿也没闲着,他开始钻研炼钢节能技术,接着,又开始和年轻人一样学习计算机,研究用计算机控制炼钢节能技术,“电弧炉炼钢优化供电技术”就是他最新的成果。

    炼钢电弧炉属于大型耗电设备,一台中型电弧炉日用电量相当于一个县城的日用量,素有“电老虎”之称。如果采用这种新技术,每吨钢即可降耗2%~5%(约10~40度/吨)。

    “创新离不开传统技术,千万不能把传统技术丢掉。”谈到自己的技术,白熙敬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他的这种技术其实就是结合传统技术用计算机来控制。

    “这几年,我听说技工断档,一度青黄不接,我的心里也跟着着急。我也到几个大的炼钢工厂实地考察过,发现青年技工们有特长,但也有短板。”白熙敬说,就以炼钢来说,青年技工熟练冶炼技术,但对电气技术却不懂,“作为高技能人才,不仅应该懂得本专业技术,也要掌握相关技术”。

    曾经是第一届“振兴杯”决赛工具钳工冠军的曲骊,这次也来到了比赛现场,他对白熙敬的观点也有同感。他观看后比赛说:“现在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但年轻的高技能人才很少。”

    来到现场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徐强,“现在企业缺的并不是技工,缺乏的是高技能人才,包括科技创新、技术创新的人才。”徐强对记者说,“振兴杯”不仅普及了技能文化,提高了青年技工的能力,更使一批优秀的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我把自己的成果带来,就是想把这个成果无偿地献给技术工人,用于优化供电、节约能源。”白熙敬说,现在这项技术已经成为沈阳市总工会恢复技协活动的一项节能技术。

    本报沈阳10月30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