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日
星期
“就业难”使以往不被大多数毕业生看好的政府公务员职位成为“香饽饽”;
对孤立无援的大学毕业生来说,还债正成为束缚他们生活方式的一大羁绊

“金融9•11”正在改变美国人的日常生活

本报驻美国记者 鞠辉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1-01    [打印] [关闭]
    如果说发生在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改变了美国人对美国自身和世界的看法,那么被人称作“金融9·11”的金融危机已经并还在改变着美国人的日常生活。

    华尔街大举裁员 全美国失业陡增

    华尔街作为这场来势凶猛的金融海啸的始作俑者,其所受的打击也最为沉重。

    自从贝尔斯登、雷曼兄弟公司和美林证券等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相继垮台之后,美国金融业迎来了空前惨烈的裁员风潮。据《华尔街日报》透露,高盛公司准备在3.25万名员工中裁员10%。美林证券被美州银行完成收购之后,也将裁减数千员工。

    据业内人士初步估计,此次金融风暴至少使华尔街丧失3.5万到4万个工作机会,同时拖累相关产业减少13万个就业机会。大批昔日收入丰厚的华尔街白领们瞬间面临失业的困境,而那些暂时保住饭碗的幸运儿也不得不为充满变数的前景忧心忡忡。这中间,有相当数量的华人正在考虑转到普通商业银行或回祖国发展。还有一些失业者则考虑回到学校继续充电,等待经济好转重返江湖。

    裁员风暴也很快就从金融业扩展到其他经济领域。美国雅虎、施乐、通用汽车、克莱斯勒和可口可乐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均已宣布裁员。

    巴克莱银行经济学家扎克·潘德尔说,随着整体经济的疲软,即使是那些不在风暴中心的企业也会蒙受损失。该公司经济学家预计,至明年年中,美国的就业人数每月将减少约20万人,今年以来美国就业人数已减少了76万人。这很可能会将失业率从目前的6.1%推高至7%或8%,超过上次经济低迷时期6.3%的最高水平——当时是在2003年6月,在衰退结束18个月之后。

    美国劳工部近日公布,9月份大规模裁员次数已高达2269次,是2001年9月以来最多的。大规模裁员是指企业一次裁减50个以上的岗位。

    裁员风的蔓延可能导致作为美国经济增长最大推动力的消费进一步走软,并拖延经济复苏的到来。巴克莱的潘德尔说,劳动力市场疲软将使消费者和企业信用下降,并导致金融机构更加不愿放贷。

    零售商疯狂打折 消费者捂紧荷包

    今天走在美国街头,大到顶级商场,小到零售店铺,各式各样的打折促销活动令人目不暇接。有些商品的降价幅度甚至超乎人们的想象。

    以汽车为例,曾备受美国人青睐的美国本土品牌福特、通用旗下的多款运动型多功能车和轻型卡车降价幅度都超过了50%。连续多年占据北美市场销量榜首的丰田品牌也在靠降价和零利息贷款计划来吸引消费者。目前,在中国国内售价20多万元的09款丰田凯美瑞,在美国专卖店的标价仅为1.5万美元,按现行汇率折算,大概相当于10万元人民币出头。

    为什么零售商要如此慷慨地“大奉送”?因为低迷的市场实在令人太绝望。美国商务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9月份美国零售商品销售下降了1.2%,创下3年来所有同期比较中的最大跌幅。

    全国零售商联盟则预测,即便是在即将到来的年末假日购物高峰期,消费者在购物方面的开支顶多增加1.9%,远低于往年的平均水平。

    尽管商家纷纷推出不同寻常的优惠活动,但似乎并不能有效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除了基本生活必需品外,消费者正明显缩减在运动产品、高档化妆品和奢侈品以及旅游方面的开支。

    美国著名租车公司安飞士(AVIS)刚刚裁员700人,以应对较低的市场需求。美国人耳熟能详的运动品牌安德玛和化妆品雅诗兰黛等企业也均调低了第四季度的销售预期。纽约阿瓦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卡迪洛表示,这是经济不景气时期里消费者的自然反应。

    美国大型企业联合会10月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较9月份的61.4%暴跌了23个百分点,只有可怜的38%,创下自1967年开始这项统计以来的历史新低。

    大型企业联合会消费者调查中心主任林恩·弗朗哥表示:这么低的指数水平,只有在经济陷入衰退才会出现,前两次类似情况发生在1973年和1970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

    由于个人消费开支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70%,因此消费信心大幅下滑预示着美国经济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

    大学生就业无门 一身债拖累父母

    金融危机导致就业市场一片萧条,很多美国大学生也开始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哈佛商学院这样的顶级学院的MBA毕业生,往年至少有一半人会进入薪水丰厚的大型投资银行。但今非昔比,各大投行连有经验的老员工都不得不忍痛割爱,更没有可能招募新手。据哈佛校报报道,哈佛商学院已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来帮助毕业生应对就业压力带来的心理焦虑。

    一项调查表明,以往不被大多数毕业生看好的政府公务员职位,现在正成为“香饽饽”。

    就在美国政府大举营救金融市场的同时,越来越多的美国家庭也在操心着自己家里的救助对象──背负了沉重债务的孩子。

    在信用泛滥的美国社会,许多年轻人也像成年人一样举借了大笔债务。据非营利性组织“学生债务研究项目”估计,在2/3贷款上学的美国大学本科生中,其平均学生贷款去年增长了5%,达到2.2万美元。同时,许多人还有信用卡债务。

    该机构负责人罗伯特·沙伊尔曼说,随着经济增长放缓,起薪水平止步不前,而且最近有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可能根本找不到工作,贷款违约的情况将在新近毕业的大学生中呈上升势头。这意味着更多的父母将被迫面对和整个经济形势所面对的类似的难题:是否要帮助他们的孩子,而如果要出手相助,又该如何安排。

    按照美国的传统观念,子女成年后,家长不应再为他们承担债务。但是这样做的风险很高,包括导致子女信用受损,失去再次借款、读研究生或者买车、买房的机会,甚至会被扣发工资。而且,父母如果共同签署了贷款协议(借款机构正越来越多地提出这样的要求),也就难以袖手旁观了。因此,很多父母不得不违背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替孩子偿还贷款。从这个意义上说,金融危机对于美国社会的文化传统也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

    对于孤立无援的大学毕业生来说,还债正成为束缚他们生活方式的一大障碍。

    对此,《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报道给出一个实例:克里斯托尔·格拉布今年24岁,去年大学毕业时背负着7.5万美元的学生贷款。现在她找到了一份公关工作,在波士顿和未婚夫合租一套公寓。她每月要拿出800美元用于还贷,这比她的房租还贵,而且要一直还到2040年。她说,这大大限制了她生活乐趣的选择。她现在每个月都是等着发工资过活。

    本报华盛顿10月31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