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日
星期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新网工程”让供销社重新焕发生机

本报记者 辛明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1-01    [打印] [关闭]
    “自从供销社在村里开了连锁超市,我们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进城赶集了。”家住山东日照市孙家村的张大妈说,“超市开在村里实在太方便了,而且买超市的东西心里踏实。我们现在也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

    供销社,这个似乎已经淡出人们视野的名词,现在在日照市乃至全国重新焕发生机。以日照市为例,截至目前,供销社先后建成200至2000平方米的乡村综合超市243家,改造规范农家店、农资专卖店1736家,使占全市农村人口85%的180万农民受益。同时,供销社借助自身的的连锁网络,将40多种本地农产品销往城市,年销售额过亿。

    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得益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着力打造的“新网工程”。

    “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简称“新网工程”)是2006年供销总社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需要启动的一项重要工程。这项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建设4个网络,包括:统筹规划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

    截至2007年年底,供销社系统开展连锁经营和配送业务的企业达4113家,比2005年增加1624家,增长65.2%;发展连锁、配送网点47.76万个,比2005年增加30.87万个,增长1.8倍;连锁企业销售额2812亿元,比2005年增长76.8%。

    双向流通是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的需要,更是解决农民农产品难卖的需要。供销合作社在开展“新网工程”建设中,既把优质的日用工业品和农业生产资料送到农民手中,又努力把农民按标准化生产的农副产品组织起来,通过现代流通服务网络进入城乡超市卖个好价钱。通过让农民既买好又卖好,供销合作社真正提升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质量,逐渐形成综合性经营的格局,在乡村建立集销售、各项代理、中介等经营业务于一体的乡镇综合购物区和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供销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李成玉日前表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作出了新的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了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并特别指出支持供销合作社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

    今后,供销总社一方面将以规范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为重点,以资本和品牌为纽带,发挥该网络基础好、进展快、影响大的优势,加快资源整合与重组,走低成本、高效益的联合发展路子;另一方面,狠抓薄弱环节,加快推进农产品市场网络建设,加强冷链物流系统建设,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本报北京10月31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