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3日
星期

工人阶级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本报记者 张欣 王烨捷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1-03    [打印] [关闭]
    穿过一片正在施工的工地,车在一条柏油小道上停了下来,两旁是几幢红砖矮楼,修葺一新。这里是位于沈阳市铁西区西南侧的工人村,目前全国保留的最大的工人聚集区,也是我国最早的工人住宅楼群,曾以“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闻名全国。2007年,改造成为今天的“工人村生活馆”。

    10月31日,参赛选手来到沈阳工人村生活馆和铸造博物馆参观。这里让他们对过去工人的生活充满了兴趣。

    上世纪70年代的一间普通工人宿舍:10余平方米的房间住了7个人,摆了4张床。一张摆在房间顶东头,这是老夫妻俩的床;一张搁在房间西北角,一条床单被做成窗帘挂在床边用来区隔空间,这是大儿子和大儿媳的床;一张“躲”在壁橱里,小儿子睡在这儿;还有一张干脆悬在半空中,就成了老二、老三兄弟俩的“栖息地”。

    天津的计算机软件设计员张俊杰边看边感慨:“还是我们现在住得舒服!”张俊杰目前住在单位安排的单身员工宿舍,3人合住一间房,每人每月租金10元,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上午,张俊杰参观了沈阳故宫和张师帅府。相比之下,他认为这里更有“味道”,“更贴近真实生活吧。工人阶级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现在都已经住进新盖的高楼了”。

    离开这片红砖红瓦房,一行年轻人来到沈阳铸造厂参观。空旷的大厂房里陈列着许多大型机械部件,金属质感十足,一下子引发了小伙子们的兴趣。

    展厅入口处,50吨钢锭模模型前聚拢起七八个脑袋。“2002年韩国生产的。”“当时同类模型里最大的!”“怎么做的啊?”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操着天南地北的口音热烈讨论起来。

    两名广东选手被墙上悬挂的“铁西新区‘徐强式’接触青年工人手模印记”吸引了,“这就是工人阶级的星光大道啊!”一个玩笑逗得围观选手哄笑起来。

    只有湖北钳工王建忠表情严肃,绕着一个玻璃展柜转来转去。展柜里是板焊班工人韩文涛1972年手工制成的不锈钢茶杯。“看啥呢?你自己想做还不是能做出来!”“不一样,这东西想做精致了还真得花一番功夫呢!再说,那时不锈钢多难找啊!”王建忠感慨道。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