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3日
星期

常怀感恩之心 常练技能之手

本报记者 李剑平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1-03    [打印] [关闭]
    “合金刀、铰刀与钻台,这些平时生产都舍不得拿出来的‘珍藏’工具,在‘振兴杯’铣工赛场全部派上用场。”11月1日上午,在火车站办理行李托运手续时,唐云锋一边挪动100多公斤工具箱一边说:“这份沉甸甸的关爱让我感激不尽……”

    唐云锋来自民营企业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机加工事业部,事业部200多名员工,他十分荣幸地被推选为“种子”选手,出征广东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并且获得了参加第四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决赛的机会。

    外部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使得企业正在压缩生产成本,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下,科达机电股份公司的领导还是决定特批两万多元,为唐云锋赴沈阳参赛购买质量好、精确度高的铣工刀具、量具。

    返粤的列车飞奔南下,这名归心似箭的青工在电话中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说:“一大堆的生产任务等待着自己去完成。企业的器重和信任,个人没有理由不尽心尽职地干好工作。”

    沈阳机床集团特等劳动模范、沈阳市人大代表孙思国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企业选派青年技能人才参加比赛,就是对青工成长的一种重视与鼓励,更加促进青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与归属感”。

    “常怀感恩之心,常练技能之手”,成为第四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选手共同勉励的一句话。来自江麓机电科技有限公司铣工组参赛选手唐银波,是湖南“五四”青年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进厂才4年多就拿到了高级技师的资格证书,这段历程按惯例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

    “不论年龄、资历,只要技能水平达到标准就破格晋级”。大赛钳工技术指导、中石化长岭分公司李建雄透露,“技能水平与企业分配、奖励挂钩,极大激励了广大青工学技术、练技能的干劲。”

    第四届“振兴杯”大赛钳工组总裁判刘介臣说,青年技能工人是一个非常好学与想学的群体。通过与全国各路技能高手打擂台赛,青工的人生价值观会发生一些改变,同时对个人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

    “学无止境,道无终点。”有着40多年技工工作经验的刘介臣,是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外聘老师。现场点评青工参赛选手作品说,青工只有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才能成长为一线优秀的技能人才。

    他说,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自己刚参加工作,尽管工作任务繁重,劳动强度大,但下班后大家仍结伴去夜校学习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现在大部分青年技术工人都是依靠职业教育培养,从校门走进厂门后就缺乏系统的培养与继续教育,容易造成知识与实践的脱节,影响青工职业成长。

    “从一名青年员工入厂成长为高技能人才,不同行业、企业需要不同的时间”。沈阳机床集团高级技师孙思国在与第四届“振兴杯”全国参赛选手交流时说:“只有脚踏实地,一步步夯实基础,才能成长为企业高技能人才。”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