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3日
星期

搭建好与青年自组织共生的平台

朱文文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1-03    [打印] [关闭]
    快速发展的青年自组织,对青年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对团组织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甚至有些青年自组织可能会在个别领域与团组织争夺组织对象。如何处理协调好团组织与青年自组织的关系,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摆在各级团组织面前的一个现实命题。

    事实证明,青年自组织不是洪水猛兽,青年自组织可以成为团组织很好的合作伙伴,成为团组织工作凝聚、影响和覆盖最广大青年的重要力量。近期本报陆续刊发的苏州、佛山、青岛、广元等地的工作经验,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团组织和青年自组织不是对立的,两者有着共同的服务对象,诸如“绿飘带”、“梦想树”等青年自组织群体,他们的活动内容涉及到助学、助残、环保、服务社会,这本身也是团组织的工作内容之一。有的自组织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而建立,活动方式灵活多样,还吸引了不少党政公务员参与。不论说参与的青年群体,还是说活动内容和目标,青年自组织都与团组织有着范围很广的交集。

    团组织和青年自组织如何共生?团组织的角色定位很重要。团组织和青年自组织要彼此尊重,团组织要以宽容的心态去看青年自组织,善于取长补短。团组织要加强自身建设,要深入调查研究青年自组织产生和发展的趋势,要主动加强和青年自组织的沟通与联系,从中找到合适的连结点。无论是青岛的联盟、佛山的联合中心还是苏州的“孵化器”,都是当地团组织在实践和调研基础上创造的与青年自组织合作共生的平台。平台搭好了,再能把握好合作的契机,如青岛的奥运会志愿者活动、苏州的项目合作、佛山的整体推进等,就能进一步做好对青年自组织的引导和管理,最大限度地整合种类多、覆盖范围广的各类自组织资源,拧成一股绳,共建和谐社会。

    在搭建好的平台上,无论是团组织还是青年自组织,都有很大的施展空间,一些地方已经成功地延伸组织手臂,在青年自组织中建团,有效地扩大了组织的覆盖面、吸引力和凝聚力,自组织本身也通过这一平台,弥补了社会认同、经费场地、发展持续性等方面诸多的不足,双方真正实现了共生。

    我们期盼,在如何更好地实现团组织与青年自组织共生共享这一命题下,全国各地、各级团组织有更多的创新和实效。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