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亿元,一分不少发给群众
随着上级惠民政策、惠民资金的增多,怎样把惠民政策落实好,把惠民资金发放好,让群众满意,一直是河南省邓州市委着力研究破解的课题。
“巨额惠民资金尤如一颗重型炸弹,管好了服务于社会,管不好就会诱发一批干部违法乱纪,百姓群起信访,给社会稳定造成隐患。”南阳市委常委、邓州市委书记刘朝瑞在谈及惠民资金的发放时说。
为把惠民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群众手里,2007年以来,邓州市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出台了《邓州市关于办好关系民生十件实事的通知》、《邓州市关于确保关系民生十件实事落实的工作意见》。文件规定,市直单位分配惠民资金按照制定分配方案、拟定受益对象、集中资格审查、公开分配计划、兑现惠民政策、督查落实六道程序进行;乡镇分配惠民资金按照宣传政策、拟订分配方案、征求意见、审核分配方案、公开方案、兑现惠民政策六道程序进行。
在农村,该市将惠民政策的发放具体分为6个步骤:一是对于每项惠民政策的落实,村党支部负责收集来自各个渠道的意见建议,在广泛征求党员、村民代表及广大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不同惠民政策受益对象的初步名单。二是根据村党支部的提议,由村“两委”会商议,以无记名投票为主要方式进行表决,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商议意见。三是把形成的商议意见提交党员大会讨论审议,村“两委”根据党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惠民政策受益对象进行调整。四是在村党支部领导下,村委会主持召集村民代表或村民会议进行讨论表决,形成决议。五是对形成的决议,向全体村民公告3天以上,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进行再调整。六是惠民资金发放过程和结果及时公示。
在兑现惠民资金的过程中,针对不同惠民政策的特点和差异性,该市因事制宜,创新方法,取得了显著实效。
对于涉及对象广泛的惠民政策,比如: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该市组织涉农部门联合行动,通过会议动员、张贴公告、出动宣传车、印发传单、召开群众性大会等深入宣传惠民政策;设立“三农政策公示牌”,对村民小组补贴对象、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张榜公示;建立政策宣传、方案制定、信访处理、监督检查四个“一杆子插到底”工作机制;同时,纪检监察和财政审计等部门组织工作人员分组包片,进村设点,设立政策答疑组、接访组、兑付组,场面化、程序化发放,防止了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
对于惠民政策涉及对象是贫困弱势群体的,该市严格实施“阳光运作”,民主选贫。比如:在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对象确定上,采取由村支两委成员、群众代表、贫困家庭代表、学校负责人、班主任、学生代表、市乡督查组人员组成的“七方联席会议”讨论,班级、学校、社会“三层筛选”的办法,在公开、公正、透明的条件下民主选贫,保证了“两免一补”对象准确无误。
对于惠民政策兑现周期长、程序多的惠民政策项目,紧紧盯住惠民政策兑现的核心环节实施重点监控。比如:在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惠农政策方面,坚持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多层监管的同时,紧紧盯住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和使用这一核心环节,建立了医疗补助定期报审制度、医疗核查登记制度、合作医疗违规投诉举报奖励制度、基金使用定期公示制度等,规范了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和使用。
为保证惠民资金的按时足额发放,该市还建立了惠民政策项目报表、责任追究、通报批评、“黄牌警告”、依法罢免等惩处机制,并通过听取惠民政策落实承担单位和乡村的工作情况汇报,实地抽查、走访、座谈,深入暗访、开展专项执法监察等强化监督检查。2007年以来,全市累计发放惠民资金16亿多元,涉及群众113万人,未发生一起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