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4日
星期

季羡林的处境不仅危险而且可怜

胡印斌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1-04    [打印] [关闭]
    古云,寿多则辱—这样的话太直截,好像对于垂垂老矣的人不大尊重,其实还是有很大的真理性。大凡古语,一般都蕴涵了厚实的人生经历,有“事儿”在那儿垫着呢!人一老,很可能自己便不能主宰自己的意志,一切均需仰赖于人,成为别人手中的活物而已。

    小户人家的老人还好,一生当中所谓主体意志本来就不多,仅有的那一点儿,差不多都被剥夺殆尽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外听上边领导的话,在家听老婆孩子的话,个体的意志是永远服从于外在的意志的。老了,继续听话,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不适应。可像季羡林这样的老人就有些不一样了。

    怎么不一样?老人家毕竟喝过洋墨水,还是在特善于研究“意志”的德意志,一喝就是十年;老人还是硕果无几的国宝级学术泰斗、大家;一生中虽然也有“牛棚时代”被剥夺了自由意志的时期,但终归是经常鸣叫的公鸡……让这样的老人仅仅是“活着”,不亦残忍乎?

    然而,名高如斯,也只能“活着”。老人多年珍存的书画,在毫无授权的情况下,不明不白地流散市廛,痛惜者告知校方也无下文;老人希望换换秘书,让多年老友为自己做助手,也难如愿;老人不想再住301医院当泥塑木胎,想回北大,也不了了之……有媒体报道说,季老的事是北大的大事,不好定的。

    《中国青年报》在10月30日报道中提及,收藏爱好者张衡说:“季羡林先生处在危险中。”在我看来,老先生不只危险,也实在可怜。毕竟,藏画被盗卖,不过是所聚之物的散失。而且,这些散失的物品,还是世俗认为具有市场价值的那一部分。此画原本就是人间物,回到人间,未必就不是一件好事情。

    更大的危险,我期期以为可怜的,恐怕是其个人意志的被盗卖。就像很多大人物一样,季羡林先生实际上也已经被重重包裹起来了。即使老朋友、新华社记者唐师曾想见到他,也是大费周折,艰难得很,“见面须经北大和301医院批准”。如此隔绝之下,谁能保证传递出来的声音是真正代表了老人的意志?

    检阅此前媒体报道,季先生居住在301医院,似乎也就是养病,既然养病,为什么不能在北大呢?让一个一生以人文科学为志业的学者接接地气,其实要比所谓中国最好的医疗救护条件好得多。我们不能为了什么形象,让老人仅仅“活着”。何况,我通过报道才知道,在301医院的费用,都是季先生自己负担的。

    按理说,做人做到季先生这样,肯定会在思维清晰的时候考虑“身后名”的。事实上,早在2001年7月6日,90岁高龄的季羡林就已经将珍贵的图书、手稿、字画亲手捐献给北大图书馆了。100多幅字画珍品中,有宋画,也有白石作品。此番被盗卖的,是家中友朋翰墨交情的作品。即便如此,也难免遭荼毒。

    季羡林老矣,让一位97岁的老人处此忧患之中,不知有关部门会作何感想?想想当年被荣养的巴金,不禁黯然,历史总会出现似曾相识的情节,所不同者,不过是换换主角而已。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