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9年,中国迈向社会主义福利社会
该报告是2007年5月由我国理论学术界发起,并在主管部委大力支持下组织的重大战略研究工作,有200多位专家教授共同参与研究,218位各级官员参与讨论。一年多来,历经19次专家研讨会、11省市专题调研和考察多个国家。在形成初稿后,又在12个省市和4个中央部委16次征求意见最终形成。总报告题为《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理念、目标与行动方案》,又有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社会救助发展战略3个分报告,旨在从理论上为国家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及未来发展提供战略蓝图,供中央决策参考。
该报告认为,基于30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已经奠定的发展平台,以及亿万人民要求解除生活后顾之忧和对良好安全预期的愿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战略目标,是从弥补制度缺失、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入手,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沿着公平、普惠、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并增进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切实维护个人的自由、平等与尊严,最终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社会。
这份报告的执笔者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战略研究项目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郑功成在报告中提出,根据现实需要与发展可能,可以将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步骤分为几个阶段,即从城乡分割到城乡统筹,从社会保障体系残缺到制度健全完备,从选择性保障到公平、普惠的保障制度安排,从只能维护人的生存条件到维护人的自由、平等与尊严。这个过程可以分3步走:
第一步(2008~2012年)以现届政府任期为期,目标任务是构建起“二免除一解除”的社会保障制度支架(社会救助、医疗保障、养老保障),为建设健全、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步(2013~2020年)以下一届政府任期为起点,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终点,目标任务是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定型、稳定发展。
第三步(2021~2049年)以2021年为起点,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目标任务是在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实现这一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保障水平,确保国民的生活质量,全方位满足国民对社会保障及相关服务的需求,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社会。
报告还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所面临的五大困难与挑战:城乡分割与地区发展失衡非短期内可以改变,决定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只能走渐进发展的道路;人口老龄化与人口流动速率的加快,使对社会保障的需求骤然提升,并更加复杂化;工业化、城镇化与就业形式多样化,决定了我国还将处于从农业社会向成熟的工业社会发展的动态进程之中,差距、流动、分化等现象无疑会直接增加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艰巨性;全球化影响的两面性决定了在建设社会保障制度时,需要妥善处理好维持国家长期竞争力和不断提高人民福祉的关系;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残缺,有效性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