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5日
星期

捐棉被不要搞成形式主义

乐毅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1-05    [打印] [关闭]
    最近,各地都在搞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棉被的活动。各电视台天天播公益广告,学校也行动起来了,我所在的学校甚至非常干脆地从每人工资里扣去150元。

    老实说,我对于这次捐助活动是心存疑虑的。不是不愿意出钱,而是很想问:捐助物为什么偏偏是棉被呢?由于这次捐棉被只要新的,不要旧的,那么,相关部门为什么不直接向厂家购买呢?

    川北山区冬季寒冷,需要棉被,这一点不可能没人想到。汶川地震后,各界捐款达数百亿元,买棉被显然没有问题。而以中国如今世界第一的纺织品生产能力,生产也不会有问题。大地震时值初夏,至今已经半年,时间也是宽裕的。按道理说,谈好定单,生产运输,甚至将棉被、棉衣送至每个受灾群众家中,完全都可以办好了。对于受灾群众的房子没有能在冬季以前全部建好,我完全能够理解。但对于棉被到今天还没有备好,我就有点困惑了。

    不是想怀疑善款被谁吞了,也不是据此指责相关部门工作效率太低。作为一个公民,我愿意以最大的善意来理解政府,也许,有关部门是为了以这种捐棉被的全民运动,来制造一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热热闹闹的和谐气氛吧,想借此来激发公众更大的慈善热情?但这是否有点形式主义了?

    如果有关部门直接和厂家谈定单,因为货量巨大,价格一定可以压得比较低。而每个人去单买,或以单位名义团购,价钱则自然比较高。而各地收集人们的捐助,人力上的消耗一定小不了。再者,棉被从厂家直接运往灾区,比各地捐助,路途一定更短,多耗运力也就意味着多耗能源。简单说,捐棉被比买棉被要多浪费金钱、人力、资源,显然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而且,现在临时的捐棉被,一定不如早做准备的买棉被,更能保证每个灾民的不挨冻。难道,灾民的即时现实需要,不比一个热闹的气氛更重要吗?

    其实,要激发公众的慈善热情,本有更好的路径可以选择。中国公众的慈善热情如果说有点堵塞的话,那也主要是在对善款使用的不放心上。汶川大地震后,相关部门曾承诺会公开善款使用的账目。但大地震过去半年了,我们还很少看到过账目。如果有关部门能够每个月都公布一次善款使用的明细账目,完全接受社会的监督,我想,那所激发出的公众慈善热情,一定远远高于这种让人疑惑的捐棉被活动。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