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6日
星期

非粮食乙醇在中国是否有商业化可行性?

本报记者 黄少华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1-06    [打印] [关闭]
    为了应对全球能源、气候危机,帮助汽车摆脱对石油的依赖,新能源和替代能源一直是汽车企业争夺技术制高点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减少石油燃料用量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寻找替代燃料。据介绍,我国计划到2020年,以天然气、煤制燃料、生物燃料、氢气等为主的汽车用替代燃料比例将达到25%。二是发展新能源汽车,从根本上解决汽车依赖石油的问题。寻找替代燃料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经验,必须依据我国资源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发。

    10月20日,通用汽车举办了“聚焦中国、分享全球经验”——通用汽车可持续生物燃料研发媒体沟通会,旨在与中国分享通用汽车在可持续生物燃料领域全球领先的技术和理念,进一步落实基于全球能源安全及能源多样化的新能源战略,支持中国可持续发展车用能源及交通体系。媒体沟通会汇聚了来自通用汽车全球能源系统研发部门的高层、通用汽车可持续生物燃料研发合作伙伴之一Coskata公司高层以及清华大学引领生物燃料领域科研的教授,共同对中国可持续生物燃料行业现状、新一代乙醇燃料研发及其商业化可行性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

    据悉,通用汽车部署了全球新能源战略,致力于提高现有能源的燃油经济性以及开发使用替代能源和新型动力推进系统。可持续生物燃料,特别是基于非粮食原料的下一代纤维素乙醇燃料的研发和商业化,在通用汽车既定并正在实施中的新能源战略中是一个重要而优先的组成部分。通用汽车全球能源系统总监AndreasLippert在分析中国生物燃料行业现状时表示,通用汽车认为,在寻求降低对石油依赖的所有替代能源技术途径中,可持续生物燃料是近期最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目前燃料乙醇发展规模排在中国前面的两个国家中,巴西是用甘蔗生产燃料乙醇,美国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由于气候、土壤、生产效率等条件比较适合,两国的甘蔗和玉米产量都能够满足其燃料乙醇生产的原料需求。中国是位于美国和巴西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乙醇燃料生产国,年产约10亿加仑。但是,早在去年的中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国务院能源领导小组就叫停了粮食乙醇的发展。“中国用粮食生产燃料乙醇的时代就此结束了。”时任办公室副主任的徐锭明说,“国务院文件中明确规定,要严格控制玉米深加工的盲目发展以及出口,所以粮食不是中国发展燃料乙醇的方向。”

    在这个框架下,发展非粮食乙醇被视为最适合中国这个农业大国的替代能源发展路径之一。根据通用汽车在北京清华大学成立的中国车用能源研究中心的研究进程,通用汽车已经开始成功地评定可持续生物燃料在中国车用能源领域的发展潜力。但是我国并不具备大规模使用甘蔗或者玉米生产燃料乙醇的条件,这就要求我们走另外的原料路线,用纤维质类原料生产乙醇。

    今年1月和5月,通用汽车分别宣布与美国Coskata及Mascoma公司在新一代乙醇燃料技术领域内建立战略联盟,以加速其商业化进程。两个合作伙伴分别研究不同的生产工艺及其商业化途径。Coskata公司将在2009年开始试产纤维素乙醇汽油。量产后,扣除工厂的建设成本,其纤维素乙醇燃料的生产成本将低于1美元/加仑。而每加仑纤维素乙醇所产生的能量将为其生产过程中所消耗能量的7.7倍,温室气体的排放则将根据使用的材料,最多将降低96%。

    通用汽车中国公司副总裁陈实表示,中国可以在非粮食耕作土地上,利用林作物的废弃物,包括柳枝稷的能源作物甚至垃圾生产纤维素乙醇燃料。因此可持续生物燃料的发展对中国车用能源来说,将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我们相信由Coskata、Mascoma这样的公司所致力研发的下一代纤维素乙醇燃料解决方案在中国市场将有令人振奋的潜力。”陈实表示,通用汽车将持续推进其“立足中国、携手中国、用心中国”的在华战略,帮助中国探索车用能源多样化的解决方案及其商业化。

    陈实认为,中国是率先应用可替代能源动力推进系统的最佳市场。通用汽车会落实对中国的承诺,利用先进的解决方案帮助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将为中国的汽车消费者提供更节能、更清洁、更环保的产品。目前,通用汽车在可持续生物燃料研发及商业化领域方面均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已经生产了超过500万辆混合使用生物燃料及石油的生物燃料驱动轿车及卡车。在美国,通用汽车预计其生物燃料汽车产量将在2012年前占其全球汽车产量的50%。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