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6日
星期

不必渲染两种极端声音的可怕

毕诗成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1-06    [打印] [关闭]
    11月5日《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栏目以“可怕的是只有两种声音——极端民族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的网络激荡”为题,剖析了网络上最常见的极端争吵模式。文章认为,由于来自两个极端的人表达欲望最为强烈,声音因偏激而尖锐,这样的声音会被放大,继而覆盖另外一些“芸芸众生”的声音。作者对此深感忧虑,认为“假如人们只能听到发自两个极端的声音,这个社会就太可怕了”。

    这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因为它在试图勾勒当下网络舆论的形态。作者描述的,的确是网络时代社会民意表象的一个客观现实。但认真想想,就当下而言,这种“极端”似乎又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对于其“危害社会”的可能我们需要警惕,却也不必过分地渲染。

    我们常说,现在是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价值多元的动人之处,便是保障人们能够并行不悖地同时奉行多种价值,各种价值之间虽然会彼此冲突、相互抵牾甚至难以调和,但重要的是却又能彼此尊重对方的存在,没有一种特定的价值试图凌驾于其他价值之上。但正如思想家伯林所说的,在人类社会中,价值多元论真正为人接受的情况从来都是极为罕见的,稳居社会主导地位的几乎总是价值一元论——最起码是很多人打着多元的旗号,本质上却在追求“一元论”。

    也就是说,别看我们口口声声说多元时代,但我们更乐于扯着嗓子回归“一元”——极力放大自己的声音,认为自己才是“唯一正确”,结果就是慢慢走入极端。正如前文作者所说的,当形成两个极端阵营之后,每一方都会因对立一方的存在,而更加膨胀自己一方的存在价值和正当性——对手越左,我就会逐渐变得越右;对手越右,我就会逐渐变得越左。

    两种极端声音的确客观存在,但它们是否真的是社会主流,真的能为那些看起来有些沉默的中间人士“洗脑”,最后攻城略地,全面主导社会?我看未必。极端声音的重要特征,就是总试图以主宰性潮流压制排挤不同声音,总试图宣称自己唯一正确。对于越来越追求“自由”理念的国人来说,是必然要有排斥性的——他们没有扯着嗓子嘶喊,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主见,没有自己的想法。实际上,厌恶极端喧嚣的大有人在。更应该看到的是,这种极端言论,整体来说还是表现为网络舆论,并没有很直接都进入现实层面,甚至也没有被传统媒体所接受。

    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我经常在网络浏览这些极端语言。说实话,我常常觉得有些极端语言根本不必当真,完全是在“扯淡”——这是一个粗俗的词,却也是一种严肃的社会现象。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法兰克福在《论扯淡》一书中称:扯淡不是说谎,却是真理最大的敌人,因为扯淡的人既不关心何者为真,也不关心何者为假,只在乎自身利益。正如哲学家赵汀阳所言:扯淡是反价值的。无限制的扯淡,会在无形中消磨人类的严肃的价值观,进而解构各种具有价值的理念和事物,最终令社会陷入失序。网络上充斥的极端言论,真正能形成的杀伤力也正在于此。当越来越多的网络表达者无法驾驭自我、陷入对抗游戏的时候,我们就会慢慢对于价值理性丧失敬畏,对各种反价值的理念行为习以为常。

    法兰克福教授分析说,社会上之所以会有“爱扯淡”的群体,与当代民主社会和市场经济里的种种扭曲不无干系。参照同样的逻辑,应该看到,要想消除网络上的“两种极端声音”,光靠道德说教几乎毫无用处,重要的是,要在现实社会层面做更多的努力去疏导。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