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8年11月7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首页->> 中国青年报->> 专版
梦圆成都高新区
2008-11-07
    随着一声哨响,名为“放飞生命”的艺术雕塑稳稳地安放在校图书馆门前的花坛里。我们俩默默地站在雕塑前,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放眼望去,红的花,绿的树,湖水微波荡漾,湖边柳树轻拂……小学教学楼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操场上奔跑着中外孩子们矫健的身影。

    昔日废弃的砖场,变成今天美丽的、生气勃勃的校园。有时侯,我们都不敢相信梦想真的成为了现实,回想起当年回国创业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那一点一滴,栩栩如生,历历在目,让人难以忘怀。

    2000年的春天,我们夫妻从已定居的美国洛杉机回到久别的家乡成都。从我们子女在美国私立学校读书的经历中得到启发,我们想在成都办一所国际学校。我们设想这所学校应该融合中西方教育的优势,走一条兼收并蓄、整合创新的路子。我们希望,有一天我们学校能吸引全世界的孩子们来读书,因为中国强大了,有着巨大的市场和商机;我们更希望能为中国孩子们提供一流的教育环境,让他们不出国门就能享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成为优秀的国际人,为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崛起贡献力量。

    我们这种办学理念首先受到成都某县的热烈欢迎。经过初步考察,我们拟把学校办在据说是“上风上水”的成都西边。就在交了土地定金之后,出于偶然,我们见到了成都高新区分管教育的领导。他们的创业激情和专业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加感染我们的,是他们对于高新区这片土地的热爱。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当年深圳人创业的影子。未来的城市新中心,正在着力打造的“天府新城”,100多个高档社区,外商投资的首选地——高起点,大气魄的成都高新区规划蓝图和产业前景,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们。还记得,当时分管国土、规划和社会事业的高新区领导冯亚曦女士,亲自带着我们在高新区选址。

    我们把校址定在了高新区。现在随着南沿线两侧的投资建设热潮,不少人夸我们有远见。其实,应该把这个赞扬送给冯亚曦女士和高新区的官员们,是他们的热情、激情和睿智,把我们留在了高新区,也使我们的事业成功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学校的建设过程中,高新区一一兑现了承诺。我们还记得冯亚曦女士主持的那一次次现场协调会,一个个地解决水、电、气以及拆迁、排污和光纤的难题。

    高新区社会事业局的同志们和我们一起工作,饿了就吃盒饭,困了就打个盹,从无半点怨言。为了帮助我们迅速解决各种困难,社会事业局专门设立了联络员,带着我们到有关部门解决问题。整个高新区政府就像一个服务型的大企业,热情服务,微笑服务,无偿服务。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在占地200亩的土地上,建起了将近5万平方米的18幢建筑,保证了2002年9月的顺利开学。从2001年1月落户高新区至今,成都美视国际学校已经走过7个年头。现在,在校的中外学生有2000多人,教职员工400多人。来自10多个国家的孩子在这里读书、交友,中西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

    (杨德明 陈颀)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