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7日
星期

封口费缠身的记者节没有荣耀只有雪耻

曹林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1-07    [打印] [关闭]
    一年一度的记者节又到了,很巧的是,临近这个记者的节日时爆出了近年来有关记者的最大丑闻,相信许多年以后记者同行仍会为这一幕感到耻辱,这一幕将会永远钉在中国新闻业的耻辱柱上:一群真真假假的记者竟然在一场矿难之后,像乞丐一样排着队向欲瞒报的矿方争领封口费。阿多诺说过,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同样,封口费事件曝光后,记者们像往常那样对自己职业神圣性、崇高性、使命感、荣誉感的任何空洞标榜也是可耻的,记者节中任何莺歌燕舞、自娱自乐和无节制的分利表彰也是无耻的。

    封口费事件后,记者将何为,记者节将何为?无疑,这应该是一个以职业反思和清理门户为主题的记者节。正如许多对封口费有着深切耻感的记者同行所言:不需要什么礼物,全面地曝光和处理封口费事件是记者节最好的礼物。

    “家丑不可外扬”是我们的文化劣根,许多地方政府以“掩盖本地负面新闻”为习惯,许多行业以遮掩行业丑陋的潜规则为习惯,我们这样许多庸常的人都有着讳疾忌医、报喜不报忧的心态——也许每个人、每个群体都可以这么做,但记者永远不能,因为这是一个承担着向公众报道真相之责任的职业。这个群体的人以曝光丑恶、揭露腐败、批判虚假、追踪真相、报道事实为己任。曝光别人的丑恶,首先要毫不忌讳自己身上的丑恶;要使报道有公信力,首先要有一种道德自治能力以让公众相信报道者的干净。报道者道德沦丧,谁还会相信报道的客观和公正。所以,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永远不能仅把批判矛头指向别人,永远应该警惕自己身上的弊病。

    而封口费事件恰恰曝出了记者行业自身的丑恶:不要以多数是假记者为借口,即使只有一个真记者也是记者的莫大耻辱;不要把假记者作为维护面子的托辞,当时知情的真记者都到哪里去了?更不要自欺欺人地将此次封口费仅当作一次偶然的个案,那黑色的悲剧中不知发生过多少起封口费事件了,日常新闻生态中那种类似矿难封口费的庸常之恶又有多少。

    所以,这是一个特殊的记者节,在这个刚爆出封口费的记者节中,我们应该丢掉那些自命神圣、自夸“瞭望者”的虚荣,丢掉那些自视甚高、自我陶醉的荣誉感,告别一些庸俗的表彰、颁奖和评优,带着耻辱感去追问和反思封口费:让公众看到除了首批曝光的那些媒体名单外,还有哪些更牛的媒体收了丧尽天良的封口费;还要向公众证明自身的道德自治能力,记者行业是怎样地清理门户,严厉惩罚那些害群之马。

    为此,我们呼吁严厉的行业禁入制,将那些拿封口费的记者永远逐出新闻界,永久性地剥夺其新闻从业的资格。我们再次呼吁新闻立法,不仅是以法律惩罚那些拿封口费的记者,更是给真正的记者以报道自由——没有自由就没有责任,没有自由的尊严,很多时候就对失德缺乏应有的耻感,也许新闻业的某些道德失范正源于此。

    当然了,我们还呼吁官方对此次封口费的举报者戴骁军给予表彰,以高调表彰戴骁军来修补记者业蒙羞的形象。如果说此次封口费事件没有让记者业形象丢尽、让新闻业尚残存一点尊严的话,很大程度上因为我们还有戴骁军!正是他的职业性坚守捕捉到了那丑陋一幕,是他的不懈努力让丑陋曝光于天下,是他的举报推动着真相渐渐清晰。可让人寒心的是,就是这样一个捍卫了记者职业尊严的人,竟然至今未得到官方的认同和赞誉,记者节的官方表彰如果回避感谢这样的人,所有的表彰都显得很空洞、恶心和苍白无力。

    为什么要过记者节?记者节不是一次记者业的论功行赏和孤芳自赏,不是一次新闻业的成就展示,更不是一个群体内部发点奖金、分点福利、给退休老人开个茶话会座谈闲聊的由头,而应该是一次凝聚职业伦理和强化职业认同的机会。封口费事件让记者蒙羞,这个节日中没有荣耀,只有耻辱,只有通过洗清耻辱才能重建公信和荣耀。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