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0日
星期
打造“数字云青工程”团省委领导集体“开博”

QQ群:云南团建新载体

本报记者 张文凌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1-10    [打印] [关闭]

    书记开博,网友来“踩”

    “不知从何时开始,失去了当年为一个‘文学青年’时,想努力把所有思想变成文字的动力。现在,被关注博客的朋友们所激励,不得不经常更新日志,竟然发现在写博客中找到了曾经失去多年的感觉。感谢博客,写博客的感觉不错哦!”已经凌晨两点多了,团云南省委书记饶南湖读完所有留言后,在自己的博客里愉快地写下了这样几句话。

    第二天,这段日志,引来了不少网友的跟贴:“你的文章写得真好”、“你要加油哦,我们都在看呢”。

    饶南湖的博客名为“爱游泳的鱼”。她的第一篇日志发表于3月23日。此后,她经常在线,除了回复青年的提问、邮件,也写一些轻松的话题:对生活的感动、对同事的怀念、对美好事物的分享。这个有着绿色页面的博客,充满了女性的优雅和温柔。一张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照片,引来网友赞叹:“以平和、温柔的心态,快乐地生活,真正的人生,真正的惬意。”

    忙碌一天的饶南湖总是喜欢在夜深人静时写点什么。7月6日凌晨,她写下了这篇日志:“6月底,有记者要采访我们书记开博一事,我没答应。原因只有一个,我们的组织、我们每一个团干部都不应该热衷炒作自己,而应静心本职,诚心诚意地与青年交朋友,为青年服务,为党工作。开博才几个月,还处于尝试阶段,有什么值得宣扬?静心本职吧!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实事求是地对待工作,实事求是地面对生活。”

    这篇日志反响热烈。网友“乐乐”说:“我喜欢这篇,所以在这里踩上一脚。静心本职,我也会这样。”网友“他乡游子”说:“人人都要有这样的心态为人、为事就好了。”

    今年3月,团云南省委领导班子在云南青年信息网上集体开博,这个“书记开博”栏目立即吸引了网友的眼球。几个月来,浏览点击率不断攀升。

    正在党校学习的团云南省委副书记陆平也喜欢在博客上抒发心情:“我很荣幸当过老师,教过好多学生,我一直为他们自豪,他们无形中给我很多感动和鼓励。”。他还记着自己在博客里写下第一篇日志:“向老团干问好:我们团干部的友谊犹如一坛老酒封存愈久愈香醇”,便遭到团干们的“拍砖”:“你也封存得太久啦,要多发帖啊!”

    另一位团省委副书记杨国宗把自己的博客取名为“快乐的企鹅”。今年5月18日,这只“快乐的企鹅”写下了一篇伤感的日志《山路弯弯》:

    “5月14日,我陪南湖同志到保山市昌宁县的大田坝乡调研。大田坝是团省委的扶贫挂钩点,自1995年始,13年来,团省委为大田坝经济社会的发展争取和投入资金近900万元,建成希望小学6所,架设了民心桥和螃蟹河桥两座,扶持了烤烟、畜牧两项重点产业,实施了土地整理项目、地质灾害点治理项目和首批小额信贷扶贫项目,资助贫困学生523名。并先后下派9名干部到大田坝挂职锻炼,与大田坝的父老乡亲结下不解之缘……第二天一早,我们赶往新寨村参加金宸希望小学的奠基仪式。天色阴暗,大雾弥漫;细雨迷朦,道路湿滑。一个多小时的颠簸让乘车的我都深感山路弯弯,前路难行。路旁不时出现一个个身影,这是一群正走在上学路上的山区孩子。他们偶尔三两成群,更多是一人独行。破旧的伞下蜷缩着身躯,为了避雨,也为御寒。一时间,我仿佛看到城里学校孩子天天有人接送,车流时常堵断交通的场景”。

    他说:“孩子们让我感悟到我们责任的重大。

    很多时候,有很多人会说:共青团到底有多少事情可做?其实我们所做的事情还很少很少,需要我们去做的事情还很多很多。”

    一名团县委书记说,自从“书记开博”以来,每天都喜欢到他们的博客里“逛逛”、“踩踩”。“在很多基层团员干部心中,团省委书记、副书记这些团省委的领导,离我们太远,如何说得上心里话。但在网络世界,隔阂消解了,文字与文字的交流让我发现,他们其实很平易近人。”

    一些社会人士也认为,团省委领导班子集体开博是“一个勇敢的举动”、“借助博客促进了与青年的沟通”。

    “团省委机关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书记开博,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新的体验。”饶南湖说,不仅基层团干部和团员青年觉得交流方便了,团省委的领导班子也发现,青年在网上交流的积极性比现实生活中更高,“博客开通以来,许多问题能以最快的速度反映上来,我们能更好地为青年朋友们办实事。”

    6月17日晚11点多,饶南湖收到这样一个帖子:“南湖书记,我们单位(在青岛)有多名同事自2006年起,通过云南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给云南省普洱市一所小学捐助。但是,每年捐助200元/人,受助的孩子给我们回信说,只收到90元。希望饶书记能关注此事。”

    看到帖子后,饶南湖立即对此事进行了询问,青基会很快给发帖人回复:“每年200元的资助,分每学期100元发放。青基会要求学生在收到捐款后给捐助方回信,这就需要一定数量的邮费;其次,在为学生送达奖学金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人力及物力支持,就从学生的100元中扣除通信费5元和工作费5元总计10元钱,因此,学生每学期收到的是90元。”

    QQ群,省钱省力的团建工作新载体

    “想起SHE的一首歌《SUPERSTAR》。我们早已告别了懵懂少年时,而今,工作中面对的是一些正在经历那种青春时光的青年人。通过和战友们交流,我们更加坚定,更加充满信心,更加拥有勇气,那是一种‘如果我忘了我,依然记得你’的执着和境界。我们一起走,真好!”

    10月10日夜,临睡前的饶南湖在博客里写下这篇日志。当天下午,团云南省委领导班子所有成员在办公室与第一批派驻基层的团干部召开QQ群会议。全省16个州市团委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团省委第一批派驻县级团委的34名干部,以及即将赴滇指导工作的团中央青农部副部长李海锋、已派驻昆明市石林县的团中央干部颜滨,共75人参加会议。这是团云南省委第一次通过网络QQ群召开会议。

    会议以语音和文字两种方式进行。下派到基层的团干部对这次会议很重视,大部分人都准备了充足的材料,将自己到基层一个月来调查走访的情况和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都在网上作了详细汇报。

    与面对面的座谈会相比,QQ群会议更多的是轻松活泼和思想感情交融的氛围,派驻干部互称“挂友”,不断上传的文字才思涌动。团省委副书记杨金莹写的“成功没有模式,关键在心态;工作是一种状态,关键在特色”,和另一位副书记杨军写的“青年是鹰,云中有志;青年是骨,骨中有钙;青年是马,背上有鞍;青年是汗,汗中有盐”,引来“挂友”一片喝彩。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的刘文雅回复说:“这些话让我感觉很温暖。”

    原计划两小时的会议延续到3小时,不少人把聊天全部下载下来,留着事后学习。

    “由于时间、条件有限,我们很难让基层干部过多地通过会议、集中学习这些传统方式来交流经验和反映问题。QQ群会议使大家通过网络交流,节约了时间、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团省委宣传部的一名负责人说,云南是个山区省份,要把团干部们召集起来开次会,不仅难组织,而且要花费大量物力人力,提前半个月就要开始做准备,成立文秘组、宣传组、会务组。大家一路颠簸赶来,就为了开两天会。按照每人每天150元的会议开销、以100个人来计算,两天会至少要花费3万至5万元,这还不包括大家来回路费。

    “开这样一个会,全机关都要动员起来;但一个QQ群会议,只要组织部和宣传部参加,不超过10人就能完成。”他说:“更重要的是,QQ群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这种方式拓宽了工作交流的途径,让大家发现了团建工作的一个新载体。”

    三个“同心圆”,实现全覆盖

    “过去团干部常说:一怕开会,二怕交费。如今青年对许多传统的工作方式已经越来越不感兴趣,如果我们再不改变工作方式,再不使用青年人流行的手段,还谈什么凝聚、引导和服务。”饶南湖说。

    为加强新时期以信息网络为代表的新型宣传舆论阵地建设,今年以来,团云南省委启动了“青春彩云南·数字云青工程”。该工程将采取“H”型战略,即“引进来”、“走出去”、“中间联”;以“三个同心圆”为目标,实现全覆盖:核心层是针对团干、团务的中心网,第二层是既有团务又有青年事务的交集网,第三层是针对青年群众的时尚网。

    为此,这一工程设计了几个项目:一是“彩网”数字云青网络基础设施扩展项目。二是创建“彩酷”数字云青网络视音频图形工作室。三是构建“彩视”数字云青网络视频会议系统。该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将覆盖全省129个团县委,有效实现团省委与基层团委的互联互通,以及单点多点的实时工作互动。四是打造“彩链”数字云青电子团务集成工作平台。五是构建“彩盟”数字云青信息网络人才体系:与相关院校和培训机构合作,培训提升团内相关工作人员信息网络操作维护技能;与相关信息网络技术公司形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同时招募信息网络专业技术志愿者,形成固定有效的技术支持人力资源;成立从事网络信息采编,网络舆情监督、评论的专兼职队伍;筹建成立“云南青少年信息网络联合会”,通过对整个云南信息网络产业各环节青年精英的凝聚、团结、引导,更好地利用信息网络为广大青少年服务。六是构建“彩梦”数字云青时尚青春门户网络集群。七是研发“彩韵”数字云青网络文化产品。

    饶南湖说:“我们应共同努力,利用信息通信技术,让我们的下一代飞得更高、更远!”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