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0日
星期
专家分析云南楚雄泥石流成因

并非外界猜测的“毁林开荒”

特约撰稿 刘子倩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1-10    [打印] [关闭]
    “连续不断的强降雨、过于陡峭的地势和特殊的地质条件是引发这次地质灾害的主因。”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工程师李云留说。

    经过两天的实地勘察,李云留认为发生在西舍路乡的泥石流诱因,并非外界猜测的缘于“多年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他初步分析说,首先是地势原因,几个灾害发生地附近植被都非常好,但地势过于陡峭。经过勘测,发生泥石流的几个地点坡度普遍超过35度。理论上超过25度的地势即是泥石流的高发区。

    李云留称罕见的连续强降雨是发生此次泥石流的直接原因。近一段时间,云南全省多个区域普降大到暴雨,特别是11月1日至2日楚雄境内出现了历史罕见的秋季连续强降雨天气过程,此次过程全州平均降雨138毫米,其中楚雄市降雨量达到182毫米。

    他指出,灾害发生地周围山体风化层较薄,植被根系浅,雨水下渗到土与岩石之间,软化土体,增加了表层泥土的重量,最终形成泥石流。

    李云留称,现在灾区所在的安置点位于山脊之上,两侧坡度小于20度,山体稳定,基本不会发生滑坡现象。李云留同时对灾后重建的选址工作表达出几分担忧。“村寨处于滑坡下侧,只要发生泥石流就将是灾难性的后果,但如果将新址选在山顶上,那村民取水难度就增大,同时距庄稼地很远,给生活造成很大的困难,而在这种地质条件的山上修一条公路,又不现实。”

    李云留称,目前灾区仍在持续降雨,救灾工作的当务之急是尽快把受灾民众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同时密切注意灾区雨情及地质变化,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