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改革征途的新起点
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指出: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实现新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深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工作,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摆在突出位置。这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沿着改革开放的大路继续前进。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牢牢把握两点,一是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消除思想“路障”;二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
一
解放思想的实践过程是一个探索新事物、发现新规律、开辟前进道路的创造性实践过程。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政党也好,一个政权也好,思想解放、与时俱进则存则兴,思想僵化、食古不化则衰则亡。今天我们继续解放思想必须消除那些不符合时代要求的似是而非的思想“路障”。
所谓思想路障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苏联模式的禁锢、西方模式的崇拜、封建糟粕的影响。
所谓苏联模式即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过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深刻革命,人们已经取得了价值认同,但在一些人的意识深处,苏联模式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还时隐时现、或多或少地表露出来。比如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如果私有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了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那社会主义的性质怎么评估?有人存在这样的担心:市场经济孕育了大批“百万富翁”,是不是在培养社会主义的掘墓人?等等。表面上看,这好像是一种忧患意识,但实质上仍然是“姓资姓社”思维的表现,其根源在于没有从所谓“正统”思想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破除苏联模式的禁锢,尤其重要的是要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和中国国情结合的产物;因而,不能把经典著作一百多年前的具体结论当成评判变化了的今天的标准。我们要在改革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继续消除苏联模式的禁锢。
在思想界还有这样一种现象:对于西方模式的盲目认知,经历了从“月亮也是外国的圆”的资本迷信,到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冰炭不同炉”的绝对对立,再到对西方模式新的盲目崇拜。特别是当代中国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渐行渐远,与西方的相似点越来越多,使一些人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要“渐进西方化”。诚然,资本主义也确有可借鉴之处,但绝不是医治社会主义的灵丹妙药。在当下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据中国实际,学习西方有益的发展经验,走有中国特色的自己的路。因此,既要破除对于中西方模式的绝对对立的思维又要反对盲目崇拜西方模式。
更应该看到的是,虽然从五四时期就提出破除封建主义的口号,但时至今日,封建主义的痕迹也依然存在。有的人把发扬民主看成个人的“开明”,有的人把为群众办实事看成个人的“恩赐”,有的人把提拔干部看成个人“门生”等等。这不都是或多或少带有封建主义色彩吗?这说明一些同志连社会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界限也未划清,甚至把封建主义的痈疽当成自己的处事哲学。毋庸置疑,清除封建糟粕的影响仍是我们今天不断解放思想中的重要任务。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同各种思想禁锢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前所未有的思想大解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前所未有的思想大解放的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实践。因而,只有不断破除种种思想路障,才能把改革开放继续推向深入。
二
改革开放是以经济为先导,以政治、社会、文化为基本内容的一场伟大变革,也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场伟大革命。中国的改革实践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在深化改革开放的问题上继续解放思想,才能使改革开放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当下有一种论调,认为“改革过头了”,企图把各种矛盾和问题都归罪于改革开放,声称要对改革开放进行历史性、全方位的深刻反思。反思是一种思维的自觉能动活动,是在正反两方面反思的基础上,寻找新规律,明确前进方向。其实,我们党一直是在反思中推动改革开放的。十七大报告中总结的“十个结合起来”的宝贵经验,不就是进行历史性、全方位深刻反思的结果吗?不就是对改革开放基本规律的深刻揭示吗?不就是对未来发展趋向的明确昭示吗?当然,我们毫不讳言,改革开放也出现了一些失误,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又怎么可能一蹴而就呢?所谓“改革过头论”的实质是“否定论”,这仍是一种僵化思维。实际上,随着改革的纵深发展,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体制性障碍都凸显出来,不是改革“过头”了,而是许多方面还不到位,甚至有些问题还没有触及。
我们特别要看到,在我们的体制中不但过去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深层次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就是改革中出现的一些新矛盾、新问题也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如果说30年前,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出路的话,那么今天没有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更没有出路。
三
促进社会和谐,是党的十七大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我们讲的和谐社会,不是莫尔描绘的“乌托邦”,不是康帕内拉笔下的“太阳城”,而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
促进社会和谐要确立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当前,要特别注意解决贫富差距拉大造成的不公平和权力异化导致的不公平,而权力异化又是导致贫富分化的重要原因。贫富差距不仅是一个经济利益问题,还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社会不稳定因素都常常以“不公平”为发难的原因,社会不和谐情绪总是由要求“公平”这一愿望延伸而来。因此,我们在反对绝对平均主义“大家都穷”的贫穷社会主义观的同时,更要避免步入“分配差距越大效率就越高”的认识误区。
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要求我们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提高领导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采取刚性措施,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缩小收入差距,控制贫富比;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总之,在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上,我们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促进社会和谐,才能朝着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