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0日
星期
给社会支招

如何创造600万个工作机会?

■范梦鱼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1-10    [打印] [关闭]
    据教育部的报道,2008年大学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加上2007年尚有70万~80万大学生未能就业,因此2008年实际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将超过600万人。考虑到人口发展的惯性,这种高就业压力的状况很可能延续几年。如何才能每年都提供如此之多的新工作机会呢?

    非常困难!全球经济正滑向衰退,消费渐显疲软,劳动力需求减少,失业率上升。在这种困难面前,还要新增加600万个工作机会,其难度可想而知。然而,让如此巨大数目的年轻人在大学毕业后马上进入失业状态,也是人们不能接受的。所以,我们的社会必须做出“牺牲”,就好像每个家庭都为教育孩子做出“牺牲”一样。

    那么,社会如何为年轻人做出“牺牲”呢?我认为,我们可以削减本来准备投向有高额回报商业领域的钱,然后,再把削减下来的钱投向能有效产生新工作机会的领域。为了这个目的,有两种方式可以采用。

    其一,利用大型政府项目。与西方的产品相比,许多中国产品在性能和质量方面有差距。弥补这些差距需要付出巨大的劳动,这也就是产生新工作机会的地方。各级政府不能仅把推高房价作为自己的政绩,还要把培养最具薪酬竞争力的年轻人作为自己更重要的政绩。

    其二,利用定向货币政策。按照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原则,向社会输入适量的货币,则会提高社会总需求。也就是说,提高社会总产出,则产生较多的新工作。然而,中国的市场经济正在发展之中,不问青红皂白地提供更多的货币,很可能只提高GDP的数字,却不能有效地产生新的工作机会。

    但依笔者之见,定向地向某个特殊领域输入货币,很有可能产生特殊的就业效果。比如,每月给10万个有特色的博客作者发500元奖励,每年花费不过5亿元,但是,很有可能吸引100万人争当职业博客作者。那将是一个巨大的就业机会,会不会由此形成一个前途无限的文化市场呢?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