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0日
星期
一家之说

华尔街风暴警示知多少

■吴学安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1-10    [打印] [关闭]
    美国次贷危机之所以会发生,并且造成如此巨大的金融动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美国近几十年来从未发生过房地产市场整体下滑。从借款人、贷款人到各类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正是基于这一历史经验而采取了几乎同样的策略,但终究没有超越市场经济的铁律。这一点对于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和微观投资决策尤其具有警示作用。

    伴随金融创新,金融市场出现了一些新趋势,因此必须加强金融监管,以应对这些新趋势带来的风险。然而,就像硬币的两面一样,危机往往成为契机。在华尔街旧的金融体系瓦砾之上,新的金融业格局正在形成:更加安全的经营策略,新的混业经营格局,与之相适应的监管体系。

    从经营策略的变化看,一方面是金融创新更加稳健,更加注重基础资产质量,更注重风险的控制。另一方面,全球各地都出现了传统银行业务回归的迹象。从经营模式来看,混业经营有加速趋势,但内容却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的混业经营趋势是商业银行进军投资银行等非传统业务,而当前的混业经营趋势则是以投资银行回归商业银行怀抱为特征。

    当前主要国际金融机构都实行综合化经营,中国金融机构如果仍坚持分业经营的话,将会自捆手脚,丧失活力。当然,在发展混业经营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风险在不同业务领域的传递,注重构建不同业务之间的风险“防火墙”。面对前景尚难预料的海外金融市场,中资银行要选择恰当的时机理性出海。金融监管体系也要逐步顺应未来发展的趋势。

    虽说,房地产按揭贷款证券化是一个好的金融创新,人们不能因为一次次贷危机的出现就对其全盘否定。但是这次华尔街金融危机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许多贷款机构诱骗没有经验的低收入阶层进行贷款,且没有明示风险,这无疑是该金融创新的弊端之一。在这一系列利益链条中,僵化的监管、逐利的华尔街、不负责任的评级机构、膨胀的对冲基金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愈演愈烈的次贷危机,警示国内金融机构审慎对待金融创新,做好风险管理。从对全球金融业的影响来看,次贷危机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直接影响有限。从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等几家上市银行对其次贷产品投资情况披露来看,已经对账面亏损计提了拨备。但是,及时总结次贷危机的经验教训会给中国金融界带来很多帮助,至少目前在银行风险管理方面应有所启示。

    一方面,金融机构在投资、信贷活动中要坚持独立的风险判断,确保对风险的识别、控制能力,不要投资一些把握不准的产品和领域。同时,要有明确的风险战略、政策制度和健康的风险文化,健全内部治理结构,严格执行风险政策和制度,在风险收益的长期平衡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现代金融领域各类风险的内在关联性越来越大,风险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复杂。次贷危机就是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对当今的金融风险很难孤立地进行识别和管理,这要求国内银行必须加快提高全面风险管理水平。就目前经济形势来看,必须进一步密切关注中国房地产市场走势,重新检讨现行的住房开发贷款和按揭贷款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估计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大规模不良贷款的可能性。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