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1日
星期
经济时评

怎样做好“4万亿元蛋糕”

冯海宁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1-11    [打印] [关闭]
    国务院日前召开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11月10日《新京报》)

    这十项措施,不仅发出保增长的强有力信号,而且十分鲜明地趋向于民生工程投资,比如,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如果这4万亿元投资完全落实,不但可以抵御金融危机带来的寒流,更可以集中偿还民生方面的欠账。

    这十项措施获得了舆论普遍好评,有评论就认为这些措施“彰显中国能力”。但笔者更关心的是,这“4万亿元蛋糕”如何做,又如何分切?如何保证这4万亿元资金如期到位,资金分配是否科学合理?

    毫无疑问,“4万亿元蛋糕”将由中央、地方政府和社会共同来投资。据财政部相关统计,仅今年1至6月,全国财政收入就达34808.19亿元,同比增长33.3%。但要意识到,不可预见性因素在增多,基础建设还很薄弱,财政收入开始下行,如此,财政投入能否及时、足额是对各级政府部门的很大考验。

    在中央、地方、社会共同要做的“4万亿元蛋糕”中,显然最让人放心的是中央投资。据财政部负责人披露,2007年中央本级收入27749.16亿元,增长35.6%。而地方政府投资却让人有一丝忧虑。这是因为,很多地方政府主要依赖于“土地财政”,自从楼市去年底开始调整以来,地方财政收入大幅减少。尤其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背负着沉重的债务。显而易见,对经济发达地区而言,财政投入不成问题,但经济欠发达地区很难保证财政投入——这是近两年保障房建设滞后的主要原因。

    几天前,突然传出“地方政府发债方案提交国务院”的消息,然而日前又从财政部传出消息称:地方发债还远没到操作层面—“地方发债近期不可能。”可见,地方政府融资的主要渠道短期内打不通,这更加剧了地方政府投资的压力。至于社会投资,还需要出台更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来支持。

    从国务院的会议信息中,公众只看到“4万亿元蛋糕”足够大,却没有看到“蛋糕”具体如何分配。继铁道部两万亿元铁路投资计划上个月获批后,据说交通运输部门正在酝酿3~5年投资5万亿元的计划。如果这两个部门就切去不少“蛋糕”,再加上其他项目投资,留给民生工程的直接投资就少了。

    值得注意的还有,怎样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和政绩工程。比如,国务院十项措施中提到了机场建设,而机场重复建设就存在于一些地方。再比如,一些地方不注重投资民生工程,却注重投资面子工程。

    在笔者看来,做好“4万亿元蛋糕”,关键在于拓展地方政府融资渠道,保证地方有钱投入;中央、地方和社会要合理分配投资比例,出台配套措施。尤其是,各级政府要通过节省行政成本等办法开源节流。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