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2日
星期

“又是核潜艇出事!为什么?”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关健斌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1-12    [打印] [关闭]
    “那一夜,当核潜艇发生严重事故的消息传来之际,许多俄罗斯人都深感震惊。一些人开始吃镇静剂,另一些人干脆喝起了伏特加。所有人都被一个问题困扰着:难道是一次新的‘库尔斯克’灾难?”

    11月10日,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用3个整版的篇幅披露了俄太平洋舰队潜艇事故的相关情况。

    正当俄罗斯军队要加快现代化步伐、俄海军四处巡航之际,这艘还未列入海军序列的新型核潜艇上发生的事故让俄罗斯老百姓再次陷入了忧虑之中。俄媒体又开始追问一个问了许多年的老问题—“为什么?”

    氟利昂入肺酿成夺命灾难

    据俄媒体报道,尚未装备海军的“海豹”号核潜艇于当地时间8日20时30分左右在日本海试航时发生事故。

    一位事故调查人员说,事故发生时,核潜艇的自动灭火系统未经许可而启动,向一号和二号舱瞬间释放大量氟利昂,致使舱内20人死亡,其中包括3名军人和17名技术人员。此外还有21人受伤。

    俄罗斯核潜艇事故调查人员11日说,据初步认定,8日核潜艇事故遇难人员死亡原因是肺部吸入大量氟利昂所致。

    据悉,失事潜艇上共有208人,其中81人是军人,其他人是阿穆尔造船厂及协作企业职工。

    11月11日是滨海边疆区为核潜艇事故死难者确定的哀悼日。边疆区境内俄罗斯联邦国旗要下半旗致哀,同时建议文化机构和广播电视公司取消娱乐活动和娱乐节目。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行政长官维克托·伊沙耶夫10日表示,核潜艇事故中阿穆尔河畔共青城籍的每位遇难者的家属将获10万卢布补偿,同时宣布12日为哈巴罗夫斯克哀悼日,安葬死难者。

    目前,出事的海军核潜艇已停靠在滨海州南部临时停靠地。

    核燃料未发生泄漏

    俄官方消息称,核燃料在事故中未发生泄漏,放射数据测试显示正常。俄《共青团真理报》10日报道称,该艇反应堆舱和主工作舱状况良好,没受到损害。这与7年前“库尔斯克”的血本无归相比要显得“幸运一些”。

    俄海军攻击力最强的核潜艇

    据俄媒体披露,发生事故的核潜艇为“猎豹”号,属“阿库拉II”级攻击型核潜艇,据称是俄海军最隐秘、攻击力最强的核潜艇。“猎豹”号核潜艇1991年开始建造,因资金短缺曾中断了约10年。

    据报道透露,事故潜艇于当地时间11月8日11时下水开始试航行。11月9日凌晨3时30分至4时,当潜艇下潜至80米水深处时,潜艇第一舱和第二舱消防系统出了问题。俄海军此时向事发海域派出了反潜军舰和携带舰载直升机的救助舰。11月9日凌晨4时30分至5时,事发潜艇浮升至水面,俄海军直升机将4名重伤者接走,赶到的军舰将其他受伤者和遇难者的遗体从潜艇上接走。11月9日,事发潜艇进入临时停靠的军港。

    《共青团真理报》报道称,幸存者里弗克说,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氟利昂突然喷洒到他身上,随后便失去了知觉。受伤的安沙科夫说,潜艇上每个人都配有防毒面具,有的人一下子就被氟利昂“淹没了”,有的人过于慌张没有来得及戴上防毒面具,还有的人嫌其碍事把它扔到了一边。

    事故原因尚在推测阶段

    这两天,俄媒体和相关专家都在猜测发生这场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深层原因。

    有俄造船工程师认为,导致悲剧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也许核潜艇里的热传感器失灵,舱里温度稍有提高就到了火灾报警标准,从而启动了灭火系统;或许有人在舱里吸烟,新设备瞬时对产生的烟雾有所反应,随即锁死舱门,氟利昂消耗掉氧气,导致人员窒息而死。

    那么,为什么船员在事发时没有戴上氧气面罩呢?该工程师说,或许是报警延迟了,或许是根本没有任何报警而直接释放氟利昂了。对于后一个推想,有一个证明。一位专家接受采访时说:“在没有明火的情况下,是没有报警而直接启动灭火系统。也就是说,没有报警声音出现。”

    俄海事技术问题专家伊拉利奥诺夫说,即使有报警,也难逃此劫,因为有太多没有接受专业培训的非军方人员。他们不会有充足的时间跑出去。据操作手册规定,报警器一旦报警,所有操作员应马上戴上个人呼吸装置。不排除那些非军方人员没有该装备,而且,即使有,他们可能也不会用。

    该报道还指责出事核潜艇超载出航。事故发生时核潜艇上有208人,其中有81名俄海军官兵。而潜艇正常额定编制仅为73人。

    “专业经验薄弱也可能是原因”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海事技术问题主任研究员、前海军退役上校根纳季·伊拉里奥诺夫认为,事故有可能是由于此类潜艇过分强调自动化,以及在进行试验时组织工作问题所致。他认为,当时在潜艇试验工作人员的专业经验薄弱,也可能成为事故原因之一。

    伊拉里奥诺夫说,此次事故从侧面证明试验的组织工作做得不好。这是体制性问题。通常在进行试验或者军方从生产厂家手里验收潜艇时最容易发生事故。在潜艇上大量军职、文职人员和专家等聚集,很难有效做好组织工作。他回忆说,在苏联时代,造船厂每年要为海军生产3至5艘潜艇,而现在是5年才生产一艘。人们已忘记了安全问题,丧失了专业知识。他认为,俄罗斯海军丢失了这一领域的专业人才和宝贵的经验,才是发生事故的深层原因。

    澄清真相还需时日

    据俄媒体透露,目前,俄媒体记者如到潜艇停靠的码头采访,必须要申请专用的通行证,否则任何人都根本无法接近该码头。

    据俄总统新闻局说,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在事故发生后立即向总统梅德韦杰夫汇报了情况。梅德韦杰夫责成谢尔久科夫全面调查事故原因并抚恤遇难者家属。国防部副部长科尔马科夫及海军总司令维索茨基已飞赴滨海边疆区潜艇驻地,展开相关调查。

    当然,要想全部解开围绕这一事故的种种疑团,俄罗斯老百姓还需要足够的耐心。

    本报莫斯科11月11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