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3日
星期

青藏铁路:跨越世界屋脊 造福各族人民

本报记者 周伟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1-13    [打印] [关闭]
    建设青藏铁路是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愿望。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投入运营两年多来,青藏铁路安全持续稳定,运输畅通无阻,服务优质高效,环保全面达标。

    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和安全运营,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标志着我国高原铁路技术创造了世界一流水平。青藏铁路架起了“世界屋脊”通向世界的“金桥”,给青藏各族人民送来了团结进步、共同繁荣的福音。

    世界一流的高原铁路

    据青藏铁路总设计师、中国铁建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李金城介绍,青藏铁路东起西宁市,南至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其中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位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960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面临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建设施工和运营管理难度之大、设备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之高,在世界铁路史上前所未有。

    为攻克多年冻土冬天冻胀夏天融沉的工程难题,建设者们广泛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冻土工程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的成功经验,通过不断的科学实验,掌握了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确立了“主动降温、冷却地基、保护冻土”的设计思想,创新了片石气冷路基、碎石(片石)护坡护道路基、通风管路基、热棒路基等一整套主动降温工程措施,有效保护了冻土。

    为保障建设者以及旅客、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工程建设中,建立了覆盖全线、较为完备的卫生保障体系,采取了科学有效的高原病、鼠疫病防治措施,配置高压氧舱,实行科学用氧,创造性地开展了隧道施工机械供氧,形成了一整套人员健康监控保障制度。

    青藏高原上的“绿色长廊”

    为保护好铁路沿线极为脆弱的生态环境,青藏铁路在中国铁路工程建设史上首次建立了环境监理制度,首次为野生动物修建了迁徙通道,首次在青藏高原进行了植被恢复与再造科学实验并在工程中实施;保证列车在高原运行污物零排放,并在格尔木、拉萨站配置卸污和垃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设备;格拉段各站区的生活、取暖均采用电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对铁路沿线生活垃圾实行日常集中存放,定期收集转运市政垃圾处理场,使高原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

    据工程环保验收调查报告显示,青藏铁路建设有效保护了野生动物迁徙条件、高寒植被、湿地生态系统、多年冻土环境、江河源水质和铁路两侧的自然景观,实现了工程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目前格拉段绿化长度已经达到608公里,绿化面积446.5万平方米,计划用3到5年时间使青藏铁路成为一条“绿色长廊”。今年,青藏铁路格拉段工程被评为“国家环境友好工程”,这是中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最高荣誉。

    青藏各族人民的经济线、团结线、幸福线

    通车两年多来,铁道部和青藏两省区致力于“最大限度挖掘青藏铁路巨大发展潜力,最大限度发挥青藏铁路强大辐射作用”,有力推动了两省区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青藏铁路已真正成为青藏各族人民的经济线、团结线、幸福线。

    青藏铁路大大缩短了雪域高原与内地的距离,极大方便了青藏各族人民出行及各地旅客进藏,两年来共运送旅客600多万人次,运送货物500多万吨,为社会经济发展拓展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西藏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342.19亿元,增长了14%。青海省国内生产总值760.96亿元,增长了12.5%,均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创造了10年来最大增幅。

    青藏铁路低廉的物资运输成本,为沿线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使各族人民得到了实惠。铁路运输执行运价每吨公里为0.12元,比公路运输每吨公里低0.27元,按此单位运价测算,西宁到拉萨间每吨货物可节约运输成本528.12元。

    运输成本的降低使大量质优价廉的商品进入西藏,粮食、蔬菜、瓜果、燃料等生活必需品和冰箱、彩电等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在改善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燃料和饮食消费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减少了居民消费支出,提高了实际生活水平。

    青藏高原的铁路建设和发展还在继续推进。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我国将以青藏铁路为纽带,修建西宁至张掖、格尔木至敦煌、格尔木至库尔勒、格尔木至成都、拉萨至日喀则、拉萨至林芝6条干线铁路以及一些支线铁路,青藏高原与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将更加紧密。

    本报北京11月12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