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不见有人追问“慰问名单”的下落
因为自己的贪婪,郭某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法律惩罚。岂只郭某,谁都知道一个公司给政府机关单位开具的“慰问计划”会意味着什么。然而,在郭某被法律惩罚的身后,这个“慰问计划”的下文却踪影难觅。诚然,属于司法方面的工作也已划上句号,但因“慰问计划”引发的商业贿赂嫌疑却并未解开。笔者的疑问正是在此:这份看似疑团重重的“慰问计划”,为什么就没能触动那些反腐部门的神经末梢呢?
郭某偶然获取的这份“慰问计划”之所以吊诡,主要因为所涉部门包括多个政府机关和单位。近几年来,像政府机关这样的单位,早就开展过轰轰烈烈的反商业贿赂教育,对于这样的所谓慰问,其性质与潜在用意绝不可能不为被慰问者误会。而“慰问计划”的背后,是否牵涉到更深层次的幕后交易,这里头到底有无不可告人的秘密,显然有待反腐部门更深入地调查。退一步讲,即便这一切猜测子虚乌有,反腐部门的认真调查既可以维护政府机关的名誉,也可以还房地产公司一个清白之身。
这些年来,我国的反腐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尤其在大案要案方面,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地方的反腐部门有“抓大轻小”倾向,在对所谓的小案或者违纪违规行为时提不起精神,有时甚至还表现得相当麻木。就拿近来时间发生的一些公共事件来看,像“慰问计划”名单这样得不到反腐部门重视的绝非个别。几天前,当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公安局党委委员、溪洛渡右岸分局政委阙隆宽为嫁爱女大摆宴席时,不少网友就曾反映,被阙隆宽请来的客人中就包括当地公安部门的纪检书记。而自称北京派来的高官林嘉祥一手制造的“猥亵门”发生后,看不到该单位纪检部门第一时间介入调查,反倒是平静地等待上级调查和舆论的强力轰炸。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正是根植于基层的反腐神经末梢失去了应有的灵敏性,才滋生出“把事情闹大才能引起重视”的社会怪象。
个人以为,作为反腐部门,理当闻腐而动,对哪怕只是蛛丝马迹也决不放过。当地反腐部门是否会顺着房地产公司“慰问计划”的这根“藤”一路摸下去,公众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