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8日
星期

是什么让我们如此肆无忌惮

——读《中国版权备忘录》
卜昌伟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1-18    [打印] [关闭]
    在中国人对“版权”这两个字不知为何物的情况下,欧洲版权保护已经有了三百年的历史。因为不懂版权,我们忽略版权。于是,《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春舞曲》、《半个月亮爬上来》这些王洛宾的歌曲,署名却为“某地民歌”;画家靳尚谊、范曾等人的作品不是被仿冒就是被造假;死去的作家鲁迅和活着的作家王朔等人的作品被多家出版社重复出版却拒不付稿酬。同样遭此不幸的当然还有大量的外国文学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不经著作权人授权,就被国内各大出版社“拿来”翻译非法出版。与此同时,作者尚未公开的手稿被人擅自拿去刊登、作者没有授权什么人修改的作品却被修改得面目全非。是什么让我们变得如此肆无忌惮?

    吴海民的《中国版权备忘录》中,列举了版权的典型案例:《洪湖赤卫队》署名权纠纷,作家蒋子龙版税风波,剧作家苏叔阳因电视片《群星荟萃,风华正茂》署名权争议,等等。借助这些鲜活且有说服力的案例,作者对版权的精神权利、经济权利、继承权利等事关人们对《著作权法》的疑问与误区进行了阐述或正名。

    在作者有理有据的叙述中,读者通过这些案例对版权有了初步的理解。在这里,案例当然只是作者试图带领读者进入文本的巧妙的“敲门砖”,在这些案例背后,作者真正想告诉读者的是,版权这一概念进入中国后所遭遇的尴尬、国人对版权的看法与争议、中国加入《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邓小平给知识产权保护标准问题上的争论画上了句号,中国这才最终摘掉长期戴在头上的“海盗”帽子等曲折艰难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在书中,作者只是一个忠实的记录者或者说叙事者,尤其在事件的大是大非面前,拒绝做出任何或褒或贬的评论,但从案例与事实的选择上看,却嵌入了作者对版权深层次的思考和对事件本身态度的倾向。与此同时,在作者看似平静、从容的叙述下,其实包含着对版权保护在中国的隐忧,书中所列举的版权纠纷案例当然只是冰山的一角,现实生活中大量关于版权被忽视甚至遭践踏的案例不胜枚举。这本书的立足点无意想要杜绝类似版权纠纷事件的发生,显然它也是无力的。但它至少告诉我们,版权保护说到底是对知识的保护,是对知识的尊重,版权保护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面子”。这个过程既需要人们观念的转变也需要立法加以保护。

    此外,阅读这些案例,读者可以发现文中所写的一切案例都是真的,绝无虚构成分。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不仅事件、情节是真实的,就连王朔、席慕容、崔健、汪国真等人物的姓名也都是真实的,不像有些作品冠之以“某某”或假名隐姓代替。作者似乎只想把更多的事实告诉读者,把更多的信息告诉读者,让读者在这些光怪陆离的版权纠纷中感受著作权在中国的艰难进程。

    由于此书反映的是1979年~1994年间中国版权保护的进程,有人曾建议在此次再版中,增加1994年至今反映版权在中国进程的内容,比如《著作权法》的修订及实施条例的实施、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等问题。但由于整日忙于报业事业,作者表示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外出采访与写作。好在《中国版权备忘录》这部十三年前著述的作品所体现的版权精神及原则,对今天、明天也仍然是适用的。

    《中国版权备忘录》 吴海民著

    华艺出版社 2008年9月出版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